其次楊洪敘述了他用夏變夷的政策,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漢嘉郡的蠻夷摒棄了舊日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風俗,開始追逐起了漢家的風俗,這裡楊洪尤為著重了一點,他言是旄牛夷狼譚的部落,如今開始蓄髮了,不再斷髮文身做蠻夷狀貌,假以時日,必將歸化為堂堂正正的漢兒。
‘青年俊才何其多也。’
王商看著楊洪的文書感慨了一句,李恢、楊洪等皆是弱冠之年,便被劉璋超拔為一縣之令,起初王商對劉璋提拔李恢、楊洪擔任縣令還有些不安,畢竟二人的年紀過於年輕了,對治政方面或許不怎麼熟練,再加上李恢、楊洪二人所任的地方又是蠻夷橫行、不寧之處,李恢任邛都、楊洪任漢嘉,他唯恐二人出了什麼簍子。
但今時今日,李恢和楊洪都證明了自己的才幹,且從當前二人治政一縣的結果來看,二人皆是有著至少兩千石的潛力。
‘識人之明,無過明公。’
這裡王商對著遠在陽平關外的劉璋敬服了一聲,去年劉璋討平南中,不過區區數月,在南中的待的時間並不長,但是挖掘了許多的南中賢良、青年才俊。
這等識人的才幹,天下只怕是少有人能追比的,就連王商自己,雖是攬拔奇俊,卓有成效,但是也還是覺得不如劉璋識人。
在王商批閱了一堆齊平他額頭的文書後,王商的兒子王彭趁著這個間隙開口道“父親,伏案久了對腰不太好,不如起身走動一下,舒緩一下四肢……若是父親想多為明公效力幾年,還需保重身體才是。”
王彭前面說了一段讓王商起身走動舒緩身體的話,但見王商不為所動,他不假思索的搬出了劉璋,用著能觸動王商的劉璋來做說詞。
“也好,該料理的事情也料理完了,就起身走動一下。”
果然,在能為劉璋多效命一二年的誘惑下,王商應了王彭的請求,他放下手中的筆,起身緩步走動了起來。
度步間,王商斟酌起了一件事情,他有意為蜀中名士嚴君平、李弘立祠作銘,用意在於表彰先賢,給蜀中士人做一個榜樣,不過這件事他還在考慮當中,具體實施的話他想等到劉璋平定漢中後,通報過劉璋再行實施。
這是一樁美事,人臣的話不好去做,當由君主去定奪,加美譽在君主的身上,方才為好。
可留給王商遐思的時間沒有多久,府中的主事尋到了書房門口,並通報有人求見,而後他靜候著王商的迴音。
王彭見著府中主事前來尋事,以為又是什麼阿附的小人來府上求官問職,他的面色不由一黑,不耐煩的囑咐了一句府中主事“今日我父親休沐,若是那人沒有什麼要事,就讓那人留下文字,見倒是不必見了。”
主事將手中荀攸的名刺提了提,小心翼翼的補充了一句“來人出身潁川荀氏。”
“潁川。”
“荀氏。”
潁川這個地名加上荀氏這個姓氏,彷彿有什麼魔力一般,將王彭心中不耐煩的情緒驅散一空,留下的唯有訝異的神色和心境,他立即大步向前走到書房門口,從主事手中接過名刺,雙手小心的捧到了王商面前。
原本低頭踱步的王商抬起了頭,他的眸子中閃過精光,並一字一頓的讀起了名刺上的姓名“潁川荀攸。”
唸完名刺文字的王商端正面色,向著府中主事簡略的吩咐道“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