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歷史軍事>三國:季漢劉璋> 第448章 河首平漢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48章 河首平漢王 (1 / 3)

長安,灞橋。

“願侍中此去一路順風。”大司馬,行車騎將軍事劉璋,於長安灞橋之上,端起一杯酒水,向著天使劉艾致別,告慰劉艾幾番來到長安的辛苦。

劉艾舉起酒盞,同劉璋對飲了一杯,他眉目間露著笑意“大司馬,且請止步,送到此地,艾已是深感厚意,感懷在心,再接著送下去,艾卻是難承厚意。”

“也罷,就送到這裡。”劉璋應下了劉艾所請,他抬起手來,折斷一根柳枝,遞到了劉艾的手上。

他這番操作是經典的折柳送別,《詩經·小雅·采薇》有云‘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於是乎楊柳有了離別之意,加之柳字發音與‘留’相仿,用作離別時表達依依不捨之情是再合適不過了。

劉艾伸出雙手接過劉璋遞來的柳枝,而後他稍一拱手,倒退了幾步後,就此告別了劉璋,翻身騎上侍從牽來的馬匹,徑直向東去了。

劉艾飛馳而去,劉璋並沒有立即折返回長安,他駐足原地目送了一會。

待劉艾遠去,背影幾近不見,劉璋方才收回遠眺的目光,他登上馬車坐穩之後,發出了一聲命令“回長安吧。”

“出發。”都尉馬岱,忠勤的執行著劉璋的吩咐,他順著劉璋的意思督促車駕動身了起來。

車轔轔,馬蕭蕭,就此向著長安城而去。

返回長安的路上,適逢其會,一場春日的小雨落下,滋潤起了關中大地。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坐在馬車上的劉璋,伸出手感觸著這略帶陡峭春寒的細雨,念想起了杜甫的詩。

建安元年已經過去了,如今是建安二年春,今時所下之雨,自然就是杜甫詩中的春雨了。

在略有略無的春雨之中,劉璋一行抵達了長安的衙署,僕役們知趣的遞來了雨具,遮風擋雨,將劉璋迎入了衙署。

“春雨貴如油,這場春雨一下,關中今年的收成當是不錯了。”主簿、京兆尹荀攸望著門外淅淅瀝瀝的春雨,面帶笑意的感喟了一聲。

劉璋聞言點了點頭,只是他似是想到了什麼,莫名的嘆息了一聲“可惜關中人口經過這些多年的戰亂,十不存一,田地荒蕪,無人耕種,不然若是有足夠的人口,將關中拋荒的土地復耕,也不枉上天降下這一場春雨。”

聽到這話,荀攸眉目含憂的點了點頭,關中沃土,號曰天府,土地都是上上之田,可惜關中少人,再多的良田,沒有了足夠的人口,也只得拋荒。

“近來有不少在荊州的關中流民,聽聞到關中安定的訊息,由荊州往關中而來,據武關守將遞來的情狀,每日通關之人,少則百餘人,多則數百人,一月之內,有數千人之眾。”

荀攸說起了一樁喜事“明公,以此度之,今年之內,當有數萬在荊州的關中流民返回關中,藉此可充實希少的關中戶口,不使土地荒蕪,良田長滿野草。”

“傳令從武關到藍田這條路上的一眾縣長,告訴他們須得好生安撫返鄉的流民,不可欺凌羞辱,若是有什麼差池,吾決不輕饒。”劉璋聽到這一樁訊息,他思忖片刻後,下了一道命令。

“諾。”荀攸點頭表示記下,這裡他繼續說起了他處的喜事“自從明公頒下號令,凡趕赴關中的流民,得授田、發賜耕牛一事,由潼關、蒲坂奔赴關中的黔首流民,每日也在百人左右……不消數年,關中當人口滋生,戶口倍增。”

“夫舉大事者,以人為本,有了人才有了做大事的資格,沒有人,大業就是鏡中花、水中月,可往而不可及。”劉璋向著荀攸袒露心跡,同時語重心長的向荀攸囑託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