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起初,國賊董卓遷都長安,但並不以長安為居所,而是在長安以西二百五十里處建起了一座院邸,高厚七丈,與長安城相埒,號曰萬歲塢,世人則稱郿塢。
因此長安城不為董卓所重視,由著董卓麾下的涼州士卒禍亂,加之董卓受戮之後,蟠踞長安的李傕、郭汜二賊小有不睦,就提刀引弓廝殺於長安城內。
而兵災之下,往往伴隨著火災,過往之時,長安城內每每有煙柱騰空而起,經月不息。是故當劉璋攻克長安,於長安城頭俯瞰城中,但見是一片斷壁殘垣,少有保全完整的屋宅。
然如今離劉璋攻下長安已一月有餘,長安城內經過劉璋委任的長安令張既一通收拾,過去的殘磚碎瓦、斷壁殘垣被清理一空,零零散散的也起了幾座屋宅用於劉璋麾下文武居住。
當然,官廨作為第一優先順序,是最先被大起的屋宅。畢竟劉璋理政、京兆尹荀攸辦公、長安令張既做事,都得需要一座官廨才行,不然眾人怕是得於空地上商議政務,多少失卻了一份體面。
而今的官廨之內,劉璋彙集文武,商議起了一樁要事,那是從許都傳來的訊息。
前面功曹張肅受到劉璋所遣,擔任使者,攜帶進貢的方物和李傕、郭汜的首級前往許都,向天子獻寶,表以劉璋這位宗親對大漢的忠誠。
近來身在許都、尚且未曾歸還關中的功曹張肅,遣從人間道而行,趕赴到了關中,向劉璋遞上了一條訊息,即是由曹操領銜,諸多漢臣請命,天子允諾,以劉璋為蜀王、督雍、涼、益三州軍事。
“蜀王!?”
劉璋玩味的唸叨著‘蜀王’二字,臉上是不可捉摸的神色,他既是覺得好笑、也是覺得有些可氣,要知道,他和曹操無冤無仇,沒想到曹操竟是這般坑害於他。
“卿等之意如何,蜀王之封,吾是受之,還是拒之?”
劉璋率先開口,向著堂下一眾文武出言詢問道,雖是他心中大抵有了一個定論,但他還是想聽下眾人的意見,兼聽則明,偏聽則信,多聽聽麾下文武的各種言論,有利於他開啟思路。
此外,劉璋可以透過商議這樁事情,摸清一二麾下文武的心思,俗語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身為主君,自當知曉手下人的心意,這有利於他把控權力,統率文武。
“明公,蜀王之封,受之無疑也。”校尉李休開口道,他前面被劉璋留在桃林塞尋覓潼關的築城所在,如今已經尋覓到了一處善地,眼下回到長安向劉璋覆命,卻是趕上了劉璋聚齊文武,商議蜀王這一天大封賞的事情。
“明公前者驅逐米賊於漢中,今者誅殺李郭於關中,於朝廷社稷建有大功,天下無人能及。若不得封王,則非優待功臣之道也……曹孟德領銜上表,此番好意,還請明公勿有遲疑,就此受之。”
李休一開口就是肯定的態度,且是十分的堅決。說起來,李休以前作為米賊張魯的軍司馬,為劉璋所擒後,歸降了劉璋,當時李休就有奉舉劉璋為王的話頭,只是為劉璋所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