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董卓奮起,破壞朝綱,宇內大亂已有多時也,天下稱得上是無日不戰,少有安寧太平之地,也少有無風無浪之時。
然則閉塞的蜀地,在天下紛爭之際置身事外,不聞兵戈久已,安然的享受著太平的日子。
而這一切,在長史王商的眼中,他認為都要歸功於如今的大司馬、行車騎將軍事的益州牧劉璋。
益土得安,明公之功也。
到如今,他的明公更是為國討賊,安集關中,誅殺了禍亂天下的李傕、郭汜等涼州賊,聲威震於戎狄。
‘得此明公,死復何恨。’作為留守成都的長史王商,在收到關中遞來的訊息後,他面帶喜悅之色,生出了一個念頭,他慶幸能侍奉於劉璋的帳下,為興復漢室做出貢獻。
放下關中的捷報之後,王商提筆在面前案几上鋪開的絹布書寫了起來。
其文字書曰‘禽堅至孝,當追贈孝廉。’
禽堅,成都人也,是一名極為孝順父母的人物,只是其人雖是孝順,奈何命數不佳,早早的夭亡,但王商有意追贈禽堅為孝廉,以示漢家以忠孝治天下之意。
同時將已故的禽堅打造成一個榜樣,讓蜀軍子弟效仿其人其事,對自家的父母兄弟也行孝悌之事,使得蜀軍的風氣嘉然,人文稱美。
此外長史王商也有一二點私心,那就是為了表明在他的明公劉璋的治下,是民風淳樸、國家大治,非是有別於中州的蠻荒之土也。
“父親,何故如此歡顏,關中有什麼捷報傳來嗎?”這時王商的長子王彭走了進來,他見著王商臉上的歡愉,自然而然的問詢上了一句。
王彭夙來關心著關中的戰事,每每入見王商他都要問上一嘴,畢竟關中的戰事關係到他王氏的未來,若是明公劉璋抵定關中、蕩定群賊,則將是潛龍騰空,翻雲覆雨。
而依附在明公劉璋帳下的王氏一門,也當施施然的攀龍附鳳,有所翻飛,王氏之名,將是隨著明公劉璋一起,為天下名豪所知曉。
要知道他的父親王商在明公劉璋麾下擔任長史,位高而權重,自明公以下,可稱第一人,每每明公劉璋出征,都是由他父親留守成都,坐鎮後方,有蕭何之美譽。
明公劉璋的進步,即是他父親王商的進步,也即是王氏一門的大步躍進。
事關家門福禍,關中的戰事結果,由不得王彭不關切。
面對面色急切、出言詢問的長子,王商沒有卻打什麼啞謎,他淡然一笑,將關中的情形抖落了出來“關中之地,現已大定,李傕、郭汜等涼州賊已是梟首伏誅,明正典刑,不得再為禍關中矣,關中父老,可安享太平。”
“關中大定!!!”王彭猝然之下聽到這個訊息,他的神色頓時恍惚了起來,不由的,他喃喃了幾遍關中已定的話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