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牂牁郡,輔漢校尉甘寧到了僰道縣也有些日子了,軍士修整的想必是差不多,養精蓄銳也有些時日了,我已發去文書,讓甘寧領軍前往牂牁郡平定郡丞朱褒引發的叛亂。”
“不知你意下如何。”
聽到劉璋打算讓自己獨領一軍,前往犍為屬國平定叟夷的命令,吳懿一雙眼睛微微瞪大了些,心頭不由有些激動。
可以實錘了,他腦子閃過一個念頭,給出了自己的判斷,他的妹子吳莧絕對和劉璋有瓜葛,不然劉璋怎麼會安心讓他獨領一軍,領兵出征犍為屬國。
再聯想到出征之前,他在州牧府裡的見聞,他的妹子吳莧居住在別院,照顧著劉璋的兒子劉循,這是州牧府主母乾的活。
他拜服而下,接受了劉璋的命令“明公所言,自然是最穩妥了,懿願領命。”
兩人再商議了一會,待到夜深了,吳懿告退而去,劉璋卻沒有半點睡意,他還在思考針對南中叟夷的政策。
要說對付西南夷的方法,華夏兩千年的歷史,每個朝代的做法各不相同。
唐朝設立羈縻府、州,由少數民族首領充任刺史或都督,並允許世襲其職。這些少數民族首領除了職位上的權利,還有財政上的自主權,但必須接受唐代在地方設定的最高行政機構都護府的監領,這種做法是對少數民族採取籠絡政策和鬆散管理的方針。
元朝是由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的中央政權,統治階層自身行政和官吏的人才十分缺乏,但對任用漢人治理西南地區的夷人又不是很放心,所以沒有像唐朝一樣設立羈縻府、州,而是在西南地區設立土司自治的制度,這不僅是對西南雲貴地區夷人首領的妥協,同時也藉此來制約漢族。
在元朝之後,明朝作為漢人帝國,自然不會延續元朝令土司自治、制約漢人的政策,因此明朝從一開始就只部分延續了土司制度。
明朝按照世襲土司管轄區域的大小,先是設立了土知府、土知州、土知縣三種文官職務。這種設定以某種方式把土司納入了明朝政府的官員系統,弱化了其地方色彩,強化了其行政色彩。
這就為後來在西南雲貴地區實行“改土歸流”,即將世襲的土司改為完全由朝廷任命的流動任職的官員,加強朝廷對西南雲貴地區的控制創造了條件。
改土歸流,劉璋細細斟酌著這四個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