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說道:“四哥,侵挪倉庫錢糧,例應追賠,其犯罪本由虧帑,是以限內完帑尚可從寬,況且我朝還設有完贓減等的條例,所以我認為不用流放也不用株連,要求三倍奉還再貶官已經足以以儆效尤了。”
“那便按照八弟說的告訴刑部吧。”胤禛知道胤禩所援引的那些都是對的,他也沒什麼好反駁的,他又不能改了《大清律》。
林暮在門外聽完了了他們的討論,清朝時期的吏治問題一直是個大問題,康熙以仁治國,到了後期,吏治**已經比較嚴重了。
若是真的康熙後面是同樣奉行以仁治國的胤禩,那將會是怎麼樣的情景,**問題又能在他手上得到解決嗎?
胤禛雖然對待兄弟們過於無情冷血,甚至可以稱得上心狠手毒,但他的鐵血手腕確實好好整治了一番自康熙以來的吏治問題。
林暮在她一直畏懼的胤禛身上也看到了人性的閃光點,這個人或許不是一個好兄弟,但會是一個能夠推行改革的好皇帝。
後來,胤禩還讓人給那位戶部侍郎送去了不少人參和銀錢。
胤禩或許有拉攏他的心思,但也是因為善良吧。
當然,還因為他有錢,九爺就是清朝的鉅富,雄厚的政府背景和靈活的商業頭腦讓他的產業遍佈全國。
胤禩經常會接濟那些窮酸文人,也會給家境不好的官員送溫暖,他能夠如此輕鬆地給人家送錢送物,都多虧了九爺。
到了九月十六日,康熙一行人終於浩浩蕩蕩回到了京城。
當天,他就命在皇帝養馬的上駟院旁設氈帷,給胤礽居住。又命皇四子與皇長子共同看守。
並且康熙召集諸臣於午門內,宣諭拘執皇太子胤礽之事。他親撰告祭文,於十八日告祭天地、太廟、社稷。將廢皇太子幽禁鹹安宮。
他特意讓胤禔與眾皇弟一道,把他親自寫的祭文拿給胤礽看。
胤礽看也不看,心灰意冷說:“我的皇太子是皇父給的,皇父要廢就廢,就免了告天罷。”
胤禔和胤禛將這句話奏給了康熙。
康熙氣得把奏摺都扔了,怒言:“以後他的話你們不必來奏。”
一眾阿哥看到往日受盡恩寵、春風得意馬蹄疾的胤礽,現在枷鎖負身、一臉頹然,都不勝唏噓。
當然,這唏噓是悲是喜還是看笑話就無人可知了。
從鹹安宮出來,回到八爺府。
胤禩想到胤礽頸上的枷鎖,心內不忍,恰逢八爺黨開會,胤禩和那些兄弟說:“二哥如今怎麼竟然頸上還要負枷鎖,皇阿瑪不會如此要求吧,那些人辦事也太出格了。”
林暮在一旁,她沒想到胤禩居然會為胤礽不平,她還以為八爺黨得好好慶祝一番呢。
十爺不以為然:“皇阿瑪要不要求又怎麼樣,他現在失了聖心,宮裡人人都恨不得去踩上一腳。”
胤禟卻是把胤禩的話聽進去了:“皇阿瑪又沒有下詔,確實不應給二哥上枷鎖。也不知道這大哥、四哥和那些下面人都是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