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收的那些俘虜,都已經在雲中安頓下來,這幾年也有不少考核之後,獲得漢籍,並且在雲中發展……”荀彧聞言,連忙解釋,“後續加入的,也差不多是這樣。”
作為一個文化人,荀彧可說不出‘從鮮卑那邊購買的奴隸’這樣的話來。
按照最初的安排,這些胡人會從事幾年高強度活動,然後透過考核獲得漢籍。
這幾年,陸續有買過來的鮮卑俘虜獲得漢籍,然後在雲中郡生活。
本身雲中最近幾年,不斷開發,到處都需要人,各個礦場都需要礦工,可以說到處都缺人。自己用人都不夠,怎麼能支援國家建設?
“那……雲長從兗州那邊帶回來的百姓呢?”劉韜想了想,最後想起還有這一批人。
“司州雍州和涼州都需要重建,臣已經安排這些難民,優先前往三州進行重建工作,後續會安排他們在那裡定居下來。”荀彧回道。
這個還多虧董卓,為了壓榨戰爭潛力不斷的徵兵,然後劫掠地方。一下子把司州和涼州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壓榨到了極限。
也正好是這樣,才有那麼多的土地,可以安置三四十萬百姓定居。
“一州十萬人?”劉韜有些不敢置信。
“按照一個州有四五個郡,俘虜人數四十萬計算,那麼三州每個郡,可以接收約三萬人。每個郡有五到八個縣,按照六個縣計算,每個縣接收約五千人,並不算多。”荀彧連忙解釋。
還要把州治郡治,人口本身比較多的因素考慮進去。就說長安和洛陽,隨便安排個一兩萬人口進去不成問題。
尤其洛陽,被火燒過,至少要安排三萬人進來,才能儘快完成修復工作。
現在很多臣子,都覺得晉陽的皇宮到底規格太小,只是洛陽不重建,也不好遷都回去。是以劉韜不著急,下面的臣子卻是偷偷加大對洛陽的重建力度。
“鼓勵移民你看怎麼樣?”劉韜想了想,“反正荒地那麼多,而且新的灌溉手段,新的農耕方式也在陸續推廣,我們不缺土地,但缺人口!”
“移民主要針對那些人?”荀彧倒是第一次聽說這個。
“首先是鮮卑,匈奴或者羌人。然後是針對我們周邊的百姓,甚至可以設定一個獎勵,幫助多少人移民到這裡,就獎勵多少資金什麼的……”劉韜想了想,“再不然就找魏王和韓王要人咯!”
兩人明面上已經向他臣服,所以理論上已經算是他的臣子。向他們要人,問題不大。
“陛下,這不是就是花錢買人了嗎?”荀彧有些無語,“再說我們可以買,別人當然也可以買啊!”
“主次的區別而已,首先我們要宣傳大漢這邊的政策。過來的百姓,有田可以分,同時這裡有免費的掃盲班,可以教導他們識字。更有圖書館,進修班和科舉給他們改變命運的機會,別的不說,就這個,就能吸引不少人來定居。”劉韜回道。
涉及教育和科舉制度,各‘大漢’就模仿不了,或者說沒辦法模仿,自然不怕他們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