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還是兩世為人但都沒有孩子,下意識就跟著現代的節奏想去了。
現代孩子剛出生就得取名字,那是因為得上戶口。
可是在古代,通常情況下小孩子不會那麼早就命名。
一是因為古代成年使傅籍。
也就是說到了能夠服役的年齡才會給辦身份證,否則都只是單獨計算在戶口之內,有的甚至不計算。
二則是因為在古代,出生僅僅是個開始,但距離活到成年依舊少不了三災六禍。
看看歷史就知道,哪怕是帝王之家,皇子皇女幼年夭折也大多都比比皆是,更何況普通家庭?
古代,一個嬰兒能夠順利長大成人,幸運值起步都得是五。
因為傅籍原因外加上生存率低的感人等因素,因此通常來說哪怕是大戶人家,也不存在剛剛出生就給孩子起大名的。
起大名,傾注的情感和意義太過非同一般。
而傾注了那麼多東西最後無可避免得面臨生離死別是更難讓人接受的。
因為中原樸素且傳統的情感觀念,因此也就有了起小名的習俗。
大戶人家起小名通常有美好的意義。
大多是關乎於強壯,活潑,健康等東西。
而普通老百姓起的多是賤名。
什麼二牛,大狗,石蛋。
亂七八糟應有盡有,但其實說賤名並不恰當。
如果仔細觀察也可以發現,這些賤名通常也關聯著好養,好活的美好寓意,只不過普通老百姓沒什麼文化,只能用隨處可見卻又堅韌無比的東西去命名,最後也就成了所謂的賤名。
“那小名呢?大父給起個小名。”趙泗笑著開口。
“你這當爹的不會一個都沒準備,連這種事情都還要我朕這一把年紀的老人替你操心吧?”始皇帝哼了一聲。
“那不能……”趙泗打趣了一聲卻見始皇帝已經陷入了沉思。
“小名嘛,便先喚稚奴吧……”
稚,野雞,活力絢爛的象徵。
奴,算是愛稱也算是賤稱。
只是……
“嗯?這不是李二他兒子的小名嘛?”趙泗心裡暗暗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