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手裡當鋪的地契遞過去,然後讓人家寫了一張收據,最後將收到的銀子和收據,一塊兒放到了提前準備好的小木盒中。
“南無阿彌陀佛,多謝老施主。”談陌用鎖頭將木盒鎖住,便雙手合十,跟自己面前的人道謝。
“哈哈,不妨事,寫個收據而已,不麻煩的。”買下當鋪的是鎮子上一家大戶,而和談陌來交接的,則是這戶人家的老管家,伺候了這戶人家的兩代人。
談陌點了點頭,將木盒收起來。
這是他師兄蓮花僧關照他下山來辦的,他們不可能替常晨旭一直看著這當鋪,而且難免會傳出一些不好聽的話,所以便將這當鋪轉手給賣了,然後去給常晨旭看。
當然,這說到底,也只是表面工作而已。
這麼做,也是隻是在作秀罷了。
他師兄的威望在這一帶如此重,光是施恩於人,那可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恩情,也是有可能轉變成仇恨的。
承其恩,那麼就一定要想辦法去報答,不然會被鄰里說閒話。
樹要皮,人要臉,不是二皮臉,怎麼受得了閒話?
可是這恩情小的,那麼好說,贈衣送糧給銀子便成。這恩情大了,那麼可就不好說了。
道經佛經上都曾有過一則類似寓言。
有一人救了一對夫婦,有一日,這人路過夫婦門口。夫婦請這人入屋吃飯。
期間,婦問夫:“償還其恩,給牛羊可?”
夫答:“難報其萬一。”
婦又問夫:“你我二人,全數家財給他如何?”
夫答:“救命之恩,仍不夠!”
婦遂在飯菜中下毒,說道:“報之不夠,便下痛手殺之!”
夫欣然應允。
當牛做馬報答,賣身為奴報答,那只是讀書人的一種美化宣傳罷了。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帶著木盒,談陌正準備上山,卻看到小郡主正好從山下下來。兩條小短腿跑得飛快,嚇得侍女護衛驚慌失措的追趕,唯恐她摔個跟頭,頭破血流。
有護衛遠遠地瞧見了談陌,連忙揮手示意,請他攔住小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