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天龍寺的藏書豐富程度,談陌並不懷疑。
因為在來天龍寺的路上,談陌親眼瞧見,天龍寺的山腳下有著大量田地。而這些田地,在張莽找人問路的時候,談陌跟著得知,都是天龍寺的!
田地中耕種的人,只是跟天龍寺租了田地罷了,辛苦一年,曬傷了脖子,凍裂了手腳,所得的糧食,最後八成落入天龍寺僧眾的口袋,剩下的兩成,一成半還得交稅,只有那一丁點的半成,才是在田地裡勞作農戶自個兒的。
就這麼點,當然養不活一家老小,所以天龍寺特意給這些佃戶發放印子錢,九出十三歸。
這等兵荒馬亂,超綱廢弛的世道,這天龍寺附近的人家,哪怕不是天龍寺的佃戶,都跟天龍寺借了印子錢。
借印子錢度日,這幾乎是在飲鴆止渴。
這也使得在天龍寺附近的地域,到了年末天龍寺的和尚來要債的時候,賣兒賣女成了常態。甚至能因為賣兒賣女的人家太多了,這價錢也被一壓再壓,不少人遠道而來,就是圖這地方廉價的賣身契。
所以,如此富庶的天龍寺,寺內藏書怎麼能不豐富?
天龍寺的藏經樓無疑是戒備森嚴的,有不少和尚在巡視。這些都是天龍寺的武僧,體格魁梧。不念經,只練武。吃肉喝酒,持刀殺人,養出了一股子煞氣。
要債是要有手段的,而這一群武僧,便是天龍寺年年要債成功的把握。
這些武僧武藝都很精湛,雖然沒有宗師境界,但各個都算是好手,不過對於談陌而言,自然是形容虛設了。
他光明正大的走了進去。
這藏經樓有五層,宛如寶塔一般。
藏經樓裡此時沒什人,不過談陌在一樓發現有一股很濃的墨水味,走過去一看,是一些研好的墨,一旁還攤著一本書,書的左邊一面上有著字,右邊那面卻是沒有字。而在一邊,擺放著一本經書。這應該是之前有人在此抄書。
談陌便去了二樓,二樓和一層差不多的佈置,兩排書架,放著一些經書。
這一層樓上有人。
是兩名老僧。靠著窗戶,在喝茶說笑,想來是負責在內看守這藏經樓的僧人。
這些經書都比談陌大,談陌想要從書架上把經書從書架上弄下來,得弄出不小的動靜,怕是會驚動這兩個老僧,所以談陌沿著樓梯,走到了第三層。
推開門一瞧,談陌卻是愣住了。
三樓卻是空空蕩蕩,別說經書了,連書架都沒有,什麼都沒放。這讓談陌不由詫異起來,難不成霸佔諸多田產的天龍寺只有兩層樓的藏書?
他便沿著樓梯,爬上了第四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