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至高道經,讓她們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特別是見到《易經》之時,兩女更是驚駭地說不出話來,一副活見鬼的樣子。
她們都曾追隨過洪易一段時間,自然知道洪易在創作古往今來的第一經王《易經》,號稱群經之首。
可是洪易至今,也不過才寫了開篇幾段而已,而李逸之這裡,卻已經有了完整的經書。
她們不知道,這本經書是否就是洪易將來要寫成的。
但是她們知道,即便是洪易將來寫成了《易經》,恐怕也超過不了這本,最多齊平。
因而兩女看向李逸之,都不由暗暗揣測著,莫非此人能夠看到未來?
只是,毫不在《易經》之下的《道德經》,又如何去解釋?
甚至,當初她們在大禪寺也是驚鴻一瞥,看到了如來袈裟上的般若波羅蜜多之道,而如此彼岸之道,也不過是《十大佛經》中的一本而已。
這麼多經書亙古未有,莫非都是李逸之寫的?
可這很不合理,如果僅僅是一本,那還可以說得過去,畢竟天才的世界,她們不懂。
可如此多的經書,風格各不相同,那就不是一個人可以創作出來的,而應該是一個文明的精華結晶。
因而最合理的推斷,就是李逸之來自於,一個修煉文明高度發達的天外天世界,遠超大千世界,而這些經書,都是那個天外天世界的。
對於兩女那探究和揣測的目光,李逸之只是淡淡一笑,並沒有去解釋。
這些經書,在將來他也是要全部公佈的,因而提前讓兩女觀看,倒沒有什麼。
又是幾日後。
也就是從龍墓回來的第十五日,周太祖來到了天龍道。
李逸之在一座偏殿中,見了周太祖。
至於芸香香和敖鸞,此時都在造化葫蘆中,在藏經殿里舍不得出來。
周太祖一副感謝的樣子,朝李逸之一拜,道:“多謝李兄的當日之助,我才能夠渡過七次雷劫,成就造物主,此恩永不敢忘。”
李逸之心中鄙夷,這周太祖裝得還真像啊,如果不是洞悉了對方的陰謀,他都有可能要半信半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