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如李逸之所說,說不得還真可以,跳出王朝輪迴的怪圈。
他沉聲問道:“逸之,你是否有全盤的構思了?否則一個不好,恐怕局勢會比現在還要混亂。”
李逸之點頭,隨後把後世的總統制改頭換面地講解了起來。
其中最重要的思想,便是三權分立,以及軍政分離,各方相互牽制,也相互配合。
至於選舉之法,則是參照後世的代表大會,由各個階層的人作為代表,從而儘量照顧到各階層的利益。
這一番講解,就是大半天的時間。
最後,李逸之說道:“差不多就這些了,宋叔你覺得如何?”
其實他也知道,即便這個制度確立了,佔主導權的也還是地主階層。
但是隻要國家不動亂,百姓的基本利益得到了保障,那怕清貧了一些,也總比每隔數百年就大亂一次得好。
而且,隨著國家的持續穩定,生產力肯定會飛速提升,百姓的生活狀況自然會慢慢得到改善。
如果是國家朝外殖民擴張了,百姓也能夠享受到其中的紅利。
至於再遠的未來,就不是李逸之所能夠掌控的了。
宋缺心中依舊震撼著,因為李逸之講得,是一套非常嚴密而完善的體系,超越了這個時代的見識。
許久,宋缺才讚歎道:“逸之,你的這套制度體系非常嚴密,我暫時找不到任何漏洞。只不過,這制度實行起來容易維持難啊,如果你選定的繼任者沒有足夠的威望,或者是有著家天下的野心,那麼天下還會回到現在的樣子。”
說實話,他對這套制度並不看好。
因為宋缺把李逸之手下的人都捋了個遍,都沒有找到個合適的。
李逸之輕笑道:“如果是宋叔你呢?”
宋缺一震,他直直地看著李逸之,許久才說道:“逸之,你是認真的?”
李逸之點頭,道:“自然是認真的。我有兩方面考慮,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宋叔你的威望足夠,足以讓天下人信服,同時你也志在武道,不會貪戀權位;至於第二方面,則是我希望嶺南,能夠完全融入到新朝廷裡面去。”
論身份,宋缺是天下四大門閥之一的閥主;論實力,他是新晉的大宗師;論謀略,他曾力抗隋文帝,逼得隋文帝不得不封他為鎮南公,割據嶺南。
如此人物,如果他繼任皇位,自然是威望足夠,天下信服。
而最妙的是,宋缺志在武道,不會貪戀權位。
如此以來,經過宋缺的任期過度,朝廷內各方制度也已經日趨完善了,那怕下一任繼任者有野心,最終也難以泛起什麼大浪來。
除了上述的考慮,李逸之便是想透過選擇宋缺,把嶺南融入到新朝廷之中,從而結束割據一方的局面。
因為宋家是他最堅定的盟友,他不可能要求宋家交出地盤來,做出過河拆橋的事來。
而如果宋缺是繼任者的話,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那怕是為了做表率,宋缺也會主動地,把嶺南融入到朝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