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公已經被風吹雨打去,汪公公卻有著無可爭議的赫赫戰功。
汪直在“得到天子寵信”提督西廠之後,還沒等“手握內外朝大權”階段到來,就已經有了一個成熟太監的覺悟。
一個不對外擴張的太監,根本不是一個合格的太監。
於是他開始整訓武備,又奏請開設武舉,設科鄉試、會試、殿試,提高軍人待遇。
接著,汪直先是領軍大破建州三衛,又縱兵突襲蒙古達延汗,又擊敗追殺侵擾大同的韃靼部。
可惜歷史總是相似的,常年在外征戰,遠離權力中樞的汪直,很快就遭遇背刺。
先是他手中的京營兵馬被剝奪,接著他的西廠遭到廢棄,等到韃靼小王子再次大舉攻打大同的時候,兵部不但不肯讓汪直召回舊部,還以汪直和總兵官不和的緣由,直接將不到二十歲的汪公公趕到南京御馬監去養老。
最後的結果是,汪直離開後,明軍先是消極抵禦,又中了誘敵之計,死傷數千人,還險些丟了大同。
滿朝文武怕事情敗露,瞞了天子整整一年。
從此,那個還不到二十歲的汪公公就這麼被封印在了南京,甚至於每次天子想要將他釋放出來,都會引起滿朝文武的激烈阻止。
再之後的,自然就是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美譽的劉瑾劉公公了。
劉瑾雖然是個半道出家的老太監,執政時間也只有短短三年多,但是人家是真敢動手啊。
先是從慣例的整頓軍備開始,這節奏沒什麼錯。可接下來劉公公一刀就砍向了明軍最大的膿瘡,大明軍屯!
清查軍屯的最後結果就是,三邊總制楊一清聯合張永,狀告劉瑾謀反。
接著,抄家的官員不但在劉瑾家發現了玉璽還有整套的福娃,可以說證據確鑿,罪無可恕。
於是剛開始整頓軍備的劉公公,慘遭凌遲了三千多刀。
最後收尾的就是魏忠賢魏公公。
九千歲在政治上平平無奇,幾乎沒有什麼建樹。
唯一做對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竭盡全力和建奴死磕!
一個輸光一切,自己割了蛋蛋,走進宮廷的賭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