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開頭提筆寫道。
我踏馬開始也不信,可是後來。
——“予始不信。”
“時方巷細民家,男女夜多露宿……”
“……忽見一物負黑氣一片而來,或自戶牗入,雖密室亦無不有……”
“……或手足,或頭臉,或腹背,被傷出黃水,醒始覺傷,亦不甚痛……”
“……各城皆有被傷者,始各訴於該城兵馬司,巡城御史拘審有驗,乃具以聞。”
如果說孤證不立的話,旁證之外還有旁證。
而且這個旁證甚至貢獻了一個名場面。
王鏊在《震澤長語》中寫道。
“其行如風,倐忽無定,或傷人面,或囓人手足,一夜數十發。或在城東,又在城西,又在南北,訛言相驚不已。一日上御奉天門,視朝,侍衛忽驚擾,兩班亦喧亂,上欲起,懷恩按之,頃之乃定。”
這段話提到了一件事,這妖物甚至在憲宗駕臨奉天門大朝的時候突然出現,目擊者有宮中侍衛,和文武兩班大臣。
憲宗皇帝想要起身躲避,還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懷恩將他按住,這才穩住了局面。
那王鏊這個人靠不靠譜呢?
這就要說到他的身份了。
此人在正德四年的時候,擔任戶部尚書、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和李東陽、焦芳同為這個帝國最有實權的內閣三人組。
王鏊在書中提到的這個名場面,是不是隱約有種莫名的熟悉感。
可以對比這一段。
——“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當時眾神把大聖攢在一處,卻不能近身,亂嚷亂鬥,早驚動玉帝。遂傳旨,著遊弈靈官同翊聖真君上西方請佛老降伏。”
這就是明朝人小說《西遊記》中大鬧天宮的名場面。
或許有人納悶,這不瞎說嗎?
文人搞內涵雖然有一套,但也不能牽強附會吧。前面雖然有些相像,但玉皇大帝是去西方請佛老來降服的,你這也沒有體現啊?
那就要說到明憲宗對此事的後續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