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4卷]
第169節第一六九章酒坊開業(二)
冬短夏長,冬季的天亮的晚,黑的早,可呂香兒還是早早地起了床。因為,今天便是她的酒坊開業的日子。雖然酒坊的開業事宜,呂香兒都交給了袁木生,不用她親自主持。可做為酒坊真正的主人,呂香兒還是想親自見證這一天。
這次飄香酒坊在京師的再次開業,可是青石縣的那次比不了的。那時的呂香兒不想讓任何人知道,是她釀造出的燒酒,便沒有親眼看酒坊的開業,平日也少去酒坊。而這次,卻是呂香兒從頭到尾都參與、出力了,她對這個酒坊的感情要深些。
孫婆婆也知道今天是個大日子,在呂香兒起床之時,便已經升火做飯。而丫環小翠與小武也將燒好的熱水,送到東西兩個跨院,讓呂香兒三人洗漱。呂家如同京師東市的大部份百姓一樣,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可當呂香兒三人剛剛坐在桌子旁準備吃飯時,呂家的大門被敲響了。看著一臉興奮的霍青青,還有文瑤,呂香兒與呂洪、朝霞相互看了看,心中有了一個猜測。想來,一會兒到了酒坊,某些人也會準時到達那裡的。
“小翠,快去加兩副碗筷。”呂香兒見霍青青與文瑤脫下披風,都盯著飯桌,便明白了什麼。
可文瑤卻突然叫住了小翠,有些羞赧地說道:“香兒,今天起的有些早,母親便讓哥哥陪著我去接的青青。哥哥正在外面,停放馬車,馬上就進屋來了。”
“哦,瑤兒姐是說文公子也來了,那就再加副碗筷。小翠,快去吧。”呂香兒向呂洪看了一眼,呂洪立刻起身去房外迎接文松。文松曾送文瑤來過呂家幾次,與呂洪、呂香兒、朝霞也見過面,只是不太熟而已。
看到呂洪出了門,霍青青便很不客氣地坐在了呂香兒的旁邊,為自己盛了一碗粥,喝了起來。文瑤雖然與呂香兒很熟了,卻從不像霍青青那樣,舉止很是優雅地坐在一旁。當然,呂香兒也相信,一般的小娘子都不會像霍青青一樣,有點兒大大咧咧的性格。
朝霞也是知道霍青青的性子,只是微微笑了笑,便不做聲地給文瑤盛粥。文瑤在謝朝霞之時,呂洪已經與文松走進了屋子裡。文松還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妹妹這麼‘不客氣’,有些驚訝地同時,便向呂洪說道:“呂公子,真是不好意思,這麼早就上門,瑤兒她還……”
文松見文瑤回過頭,白了他一眼,頓時有些說不下去了。別人不知道,他這個做哥哥可是知道。在家裡,文瑤可是很有主意的,要是不小心得罪了她,吃虧的也就只有文松。
呂洪三人知道文瑤的性子與她的外表並不相符,卻是不知道她在家裡是什麼樣的。見文松不說話,呂洪便立刻說道:“文公子,如不嫌棄,就在寒舍用過早飯,咱們再去酒坊吧。”
“呂公子如此說,那我,就叨擾了。”文松本想說‘我們兄妹’的,可文瑤此時已經吃上了,文松只得有些尷尬地向呂洪抱抱拳。
可能是第一次在呂家吃飯的緣故,文松有些拘緊,飯量還沒有文瑤大,便放下了筷子。文瑤是一點兒也不顧忌這個哥哥,吃飽之後,便同霍青青一同催著大家起程。呂香兒兩人心急的模樣,便讓小翠與孫婆婆收拾殘羹剩飯,與大夥趕往酒坊。
出了大門之後,文瑤與霍青青便上了呂香兒的馬車,呂洪只得也文松相視一笑,同剩後一輛文家的馬車。此時天氣越來越冷,馬車上都已經換了厚厚的簾子。幾人坐在馬車裡,手裡還抱著暖爐,感覺不到一點兒的寒意,很是輕鬆地聊著。
大約過了一刻鐘左右,兩輛馬車才一前一後地停了下來。呂香兒幾人從馬車上下來,便被煥然一新的酒坊所吸引住了。在正門之上,高懸著一塊匾額,上書‘飄香酒坊’四個大字。在匾額的右下角還有一個長方形的印章,印章裡是‘宣直’兩個小字。這塊匾額,正是由霍青松所求來的宋北橋親筆手書。
還是第一次看到這塊匾額的文瑤、文松,禁不住吸了一口冷氣,佩服地看向呂香兒。論起親戚來,文瑤兄妹還要稱宋北橋為‘大爺爺’。兩人也是非常清楚,宋北橋寫得一手好字,求字者也是多不勝數。可自宋北橋成為‘老國公爺’之後,便很少給人寫字了。而且,宋北橋在這個時候寫出來的字,也可稱得上有價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