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局!數!”
儒學六藝中的數其實也是極貼近實際的,分為九數,依次為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贏不足、旁要。
比如說方田,說白了就是計算平面幾何的面積,而均輸,其實是合理攤派賦稅;用衰分術解決賦役的合理負擔問題,並且衍生了今天正、反比例、比例分配、複比例、連鎖比例在內的整套比例理論。
要知道這些東西,西方要到十五世紀才研究明白。
所以後世某些人以為自己學了一點一元二次方程什麼的就可以在古代數學界橫的走,那真的是小看了我們先人在數學上的造詣。
中國人擅長數學...是祖傳的。
輪到數術了,林芝笑著伸出手,對著曹昂勾了勾,笑道“小曹子,來,我挑一個我們這裡數學最差的和你比試比試。”
眾人看向曹昂。
袁譚拍著手道“對啊!我父上次還說子脩幫忙解決了軍糧計算的問題,那計算速度快的驚人啊!子脩你可別中了美人計,要為我們爭口氣啊!”
“哦?小曹子,本事不小啊!”林芝回頭說道“我們當中前兩天測試考數學倒數第一的傻子是誰?”
一個有些瘦弱的少年走了出來,他習慣性的抓了抓腦袋,嘿嘿的道“林學姐,是我,但上次不是蘇步那小子生病了麼,否則我一向都是倒數第二的。”
“這小子是陳省,我們上次考試數學考的最差的一個,至於怎麼比麼...我出一道題,你們誰做的快,並且準確,誰就贏了,如何?”
“不行!萬一你出過的題目是他做過的,我們豈不是要吃虧?”袁譚立刻表示反對。
林芝哼道“誰會像你們這樣無恥,那你出題?”
袁譚嘴角抽搐了一下,這個...他真的不太會。
“廢物!”林芝白了一眼,氣的袁譚直想打人。
“聽題!”
林芝拿出一張紙,一邊說一邊寫,曹昂和陳省都坐下開始準備記資料。
“張三有一個工坊,工坊生產一種鐵器,當製作鐵器甲件時的總收益為甲數乘以一百錢減去甲數的平方,總成本函式為200錢加五十倍的甲數加上甲的平方,當地縣吏準備對該工坊收稅,請問縣吏對每件鐵器徵收稅為多少時,張三的收益最大且收到的稅賦最多。”
林芝隨口說的題目聽得袁譚等人是一腦袋問號。
孫策更是舉著手在那不停的扳指頭。
這...也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