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空這三首新歌的熱度越發的高了起來。
不過歌曲本身值得討論的反而不太多,反倒是因為肥鳥影片裡面的一番話,引起了網上鋪天蓋地的討論。
“看得出來,三首歌完全是一個曲風和型別的,如果要說我一次性聽完這三首歌最大的感覺,那肯定是會感覺三首歌像是出自同一張專輯。”
“不過可惜的是,如果以三首歌為基礎,做一張風格統一的專輯,質量絕對不會低,甚至我覺得很可能可以入圍今年的年度最佳。”
“許空也有這樣的能力,但卻直接十分任性的將這些歌全部放到了一部電視劇裡.”
雖然沒有明說,但肥鳥作為音樂自媒體,大部分的觀點,都是在闡述許空將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影視上了。
覺得不應該這樣,應該抽出更多的時間,專心的做音樂,特別是對於他本人音樂生涯最重要的首專。
專輯的概念,實際上是從唱片時候傳下來的,當時的華語樂壇,最能體現歌手商業價值的,就是專輯的銷量。
不過進入了網路時代,實體唱片業幾乎算是被消滅的差不多了。
雖然大部分的歌手仍然會發布自己的數字專輯。
一些同樣會收費,但銷量再也回不到那個唱片的黃金年代了。
實際上事實就是所謂的專輯銷量這個曾經最有含金量的資料,早就是名存實亡了。
更多時候,一些能夠一夜爆火的歌手,反而都是因為釋出的數字單曲。、
播放量,各種數字排行榜,甚至是歌曲傳播範圍,才是衡量一切的關鍵。
不過雖然專輯銷量這個指標已經不存在,但在目前的樂壇當中,一張完整的專輯,仍然是衡量歌手實力的關鍵所在。
特別是一些概念性相對比較完整的專輯,哪怕裡面沒什麼太多爆款的熱門單曲,但仍然能夠獲得相當高的地位。
去年許空在拿到音樂盛典最佳男歌手後,被抨擊最多的一點。
就是沒有一張完整的專輯作品。
肥鳥作為網紅,這次的這番言論,倒是意外的得到了很多傳統樂評人的贊同。
紛紛轉發他的影片,並且給出自己的看法。
“許空的確是有些可惜,早該沉下心來做自己的第一張專輯,而不是把自己的天賦浪費在拍戲上。”
“這三首歌完全應該拿來擴充套件,做一張風格高度統一的強概念專輯。”
“贊同,許空目前是我認為華語樂壇天賦最高的新生代音樂人,不該把自己的精力浪費在音樂以外的地方。”
網友們倒是沒有太大的感覺。
不過看到網上各種粉絲量幾百上千萬,或者是本來就非常知名的樂評人說這種話,自然是下意識的開始跟風。
特別是一些許空的樂迷,就更是極端,直接乾脆號召大家抵制許空的新劇,好讓他後面能夠專心寫歌做音樂。
這些明顯不是許空以前作為頂流的那些飯圈粉。
飯圈粉是不管哥哥做什麼,都完全無條件的支援就行了。
而這些樂迷,都是後面因為聽了許空的某首歌之類的成為粉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