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劇組是請了原作者親自操刀,所以《此情可待》在經過改編之後,除了人物和某些情節有所刪減、濃縮之外,故事的大致脈絡,還是和原著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故事發生在古代的呂國,原名為百里暮雲的女主,自幼聰慧多謀卻無奈沒有靈根無法修煉,只能困於深閨,偶爾替在朝為官的父親謀劃解圍,只待年紀到了,便由父親做主,覓一良人出嫁。
呂國皇上算是一位“勤民聽政,旰食宵衣”的好皇帝,但在辛勤地處理國事之餘,一心沉迷修煉,因而冷落了後宮,導致皇嗣不興,先後育有十位皇子,最後卻只有四位存活。
呂皇自認修為深厚,壽命還長,又覺得過早選定儲君是為不祥,所以哪怕朝臣如何上疏奏請,也遲遲沒有確立太子。
由此,除了母親身份不高,自己又尚且年幼的九皇子外,其餘三位年紀稍長的皇子之間,便展開了一場場明裡暗裡的較量。
皇后嫡出的共有三位皇子:大皇子早夭;二皇子歐陽飛弘由於自幼身體孱弱,不能修煉,所以十分自卑、懦弱,才智上也普通平庸;四皇子歐陽飛捷倒是滿肚子的智謀詭計,修煉也頗有天分,雖說在處理事情上稍嫌狠辣,但在支援立嫡的那些朝臣心裡,還是將他當作了未來太子的不二人選。
剩下的一位皇子,便是貴妃所出的五皇子歐陽飛輕,此人行事謙和有禮,風度翩翩,所有與他接觸過的人,都認為他當得上“君子如玉”四個字,因此朝中支援他成為太子的人,也有不少。
百里暮雲的父親百里拙言,便是支援五皇子歐陽飛輕大臣之一,而作為掌管吏部的要員,百里拙言當然也是五皇子要著重拉攏的物件,所以時時微服拜訪,一來二去,難免與百里暮雲相見,知曉了有這麼一位“智多星”的存在。
有心算無心,饒是足智多謀的百里暮雲,也只是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始終逃不過一個“情”字,在被歐陽飛輕騙走了一顆真心之後,便替他出謀劃策,甚至,為了他所謂的大業,忍著心痛幫他娶到了徐首輔最心疼的嫡女做正妃。
誰知歐陽飛輕登上太子之位後,由於百里拙言和百里暮雲知道他太多密辛,自私多疑的歐陽飛輕唯恐父女二人以此要挾,便一邊假意說要實現當初的諾言,迎娶百里暮雲,一邊暗中設計陷害百里拙言。
可憐百里拙言父女錯信奸人,待到約定的迎親之日,等來的不是花轎喜娘,而是上千埋伏在府外四周的禁衛高手,和一道滿門抄斬的聖旨。
而那歐陽飛輕雖然親自帶隊包圍了百里府,但為了維持自己“仁義”的好名聲,更是為了確保自己的秘密不會被洩露,竟要在百里父女死前,還得先榨乾他們最後的一絲利用價值。
他先是讓禁衛們在府外等候,假惺惺地表示雖然百里父女叛逆的事已經證據確鑿,但他終究對百里暮雲是有感情的,所以想要給百里父女最後的體面,親賜毒酒,讓他們走得不要太難看。
禁衛們感嘆太子仁義之餘,也不好勸阻,只能要求他必須帶上幾個貼身的護衛,以自己的安全為重。
歐陽飛輕假意推拒了一番之後,便帶了身邊的幾個高手進入百里府宣旨,以保住百里暮雲幼弟百里子維的性命為條件,誘哄逼迫百里父女喝下毒酒。
等百里父女一死,這廝便立即出爾反爾,製造了百里家有人抗旨拒捕重傷於他的假象,引得禁衛一擁而入,當場將闔府上下百十餘口人斬殺,他的護衛又趁亂,一把火將百里府燒為灰燼。
這便是《此情可待》整個故事的起因,只是在劇中,是不會一開始便用很多篇幅,去將前情描述得那麼細緻的,大多數細節,都會以旁白,或是女主回憶的形式,在某些劇情中穿插著描述。
尹清悅拿到的試戲劇本里,第一個片段便是歐陽飛輕帶隊包圍百里府,用百里暮雲幼弟的性命為要挾,逼迫百里父女喝下毒酒的一幕。
既然決定爭取三個片段都要展示給白導,那麼尹清悅便決定從這第一個片段,開始表演。
尹清悅深呼吸之後,整個人的氣場頓時發生了改變,哪怕她此刻沒有看著任何人,只是低垂著眼眸,一個輕撩衣袍下襬,緩緩跪下的動作,便讓在場的眾人,感受到了她身上那濃烈的哀傷。
“太子,我只問您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