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牛說這個沒有什麼,只是偷工減料而已,這些寒衣最多就是穿個把月就不行了,到時候希望夏總督不會因此找自己麻煩。
井大人哈哈大笑,讓李大牛坐下,解釋說:“一個月已經足夠了,這都是權宜之計,我不懂針線,不過我聽內人說過,這一件寒衣至少要二十日才能完工,如今能夠三個時辰弄出一件,已經很不錯了。”
井大人說完,然後再次詢問李大牛這一次來的目的,李大牛告訴井大人,自己希望井大人能夠破格錄用韋無私這人,這人真的有本事有才華,是國家棟梁,若是就這樣一輩子成為奉王的食客,那麼真是失賢於野了。
井大人聽了之後,摸著自己的鬍子,告訴李大牛,井大人也聽說過韋無私的名字,也知道他有才華,但畢竟是藩王的食客,自己不能隨便做主,輕則得罪了奉王,重的話那就不好說,什麼藐視宗親這種罪名也不是井大人能夠擔的起。
這諸侯王和國公之間的關係非常不好,畢竟按照魏朝舊制的話,這藩王應該有自己的軍隊和封地,如今這個都被國公得了,國公活的比宗親還好,這嫉妒心一起,自然有矛盾了。
因此井大人不敢輕易說這件事,怕事奉王藉機說國公又欺負諸侯王了,倒是這些諸侯王聯合起來彈劾井大人的話,皇帝也未必能夠保住井大人。
聽到井大人這麼說,李大牛說只有等到這一場戰爭結束之後,奉王安全無事之後再詢問奉王的意見,若是奉王不願意的話,這件事自然算了。
至於韋無私那邊,李大牛認為沒有什麼問題,韋無私一直苦於無法施展自己的才學,現在有這個機會,奉王也願意的話,那麼韋無私同意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說完韋無私的事情,李大牛再次說關於燕三少爺的事情,李大牛將燕三少爺的話原原本本的說出來,井大人笑著說:“這件事呀,我早就有打算,大司衡準備將這個人情賣給我,讓我和燕知府之間加深交情,我還沒有去找燕知府,就被你這小子來當人情了,不過也好,你幫了我這麼多次,我卻沒有幫過你一次,這一次就算我幫你的。”
李大牛說了謝謝,感覺這井大人和林大人真是不同,只要不是公事,井大人就不擺什麼架子,而林大人就不同了,無論什麼時候,都讓人望而生畏,給人一種距離感。
對比這兩位大人,他心想雖然性格迥然不同,但是這兩人都是賢臣,這太平盛世多是憑藉著這幾位總理大臣給撐起來的。
至於聖人,李大牛認為完全不算一個千古明君,就自己回覆記憶以來,基本都是動盪不堪,至於這些年能夠安定下來,不就是因為設立總理大臣,
這些總理大人雷厲風行,整頓吏治,否則改了年號也是白改,這天下不會因為年號而變好,改年號只能短暫的緩解矛盾,而不能做到解決矛盾。
李大牛這麼瞎想的時候,井大人笑著說:“李大牛,你在想些什麼呢?這麼出神?”
李大牛說沒事,然後說自己沒有事情了,就先告辭了,不耽誤這位大人處理公務了,井大人點點頭,然後說現在真是公務繁忙,無法抽出時間和他好好聊聊,希望他不要見怪,李大牛說沒有這回事,自己冒昧打擾才是。
告別井大人,走出府邸之後,周山正好路過,見到他說:“好妹夫,真是巧了,來來陪我去見一個人。”
李大牛點點頭,和周山在內城裡面走著,今天雖然沒有下雨,但還是有些冷,他看著嘴凍的有點白的周山,好奇的詢問說:“大舅子,你在家裡不好好烤火,出來找什麼人?”
周山笑著說:“這可是一個隱藏在軍中的奇人,我久聞大名很久了,一直無緣一見,今天得知他就在天權軍中,我於是前來拜訪。”
李大牛見周山這麼推崇,心中也不由起了好奇心,跟著周山到了一處府邸,周山對著看門的僕人說:“麻煩去稟告一位叫黃鐘的軍爺,就說周山周子仁拜訪。”
僕人點點頭,立馬跑了進去,然後過了一會兒,一個三十多歲的軍官走了出來,詢問說:“不知道兩位找黃某有什麼事情呢?”
周山說這門外不是說話的地方,讓黃鐘借一步說話,黃鐘點點頭,周山帶著他們帶了酒館,讓人煮幾斤酒上來,順便為他點了一杯茶,坐下之後,黃鐘好奇的詢問說:“不知道兩位如何稱呼?”
周山笑著說:“我叫周山,草字子仁,這位是我妹夫李大牛。”
聽到李大牛這個名字,黃鐘想了想說:“李兄弟是本地人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