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二,大軍那邊又傳來朝報,訊息不是很好,在進攻另外一柱的時候,朝廷失敗了,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不過平妃也說了,最遲這個月月底,他們就可以攻下那裡。
而南通這邊,武林人士已經來了兩千人了,這兩千人多是因為鬼府而來,至於因為英雄帖而來的武林人士還在路上。
這些人只有少數願意參加訓練,有些人還沒有決定是否協助林泉。
北堂智信也來找過林泉,告訴林泉,鬼府的朋友差不多來了,林泉也是時候談這件事了。
林泉點點頭,當天晚上,林泉做好準備,前去了營地。
鬼府的眾人已經聚在一起,他們形成一個圓圈,中間的空地上燃燒著木堆,照明四周。
林泉到了之後,這些人讓出一條路,讓林泉進去。
林泉到了中間,行了一個四方揖,這些原本坐著的人多數站起身來,還了一個禮。
“首先要謝謝諸位,大老遠跑來此地,參加這個武林大會。事出突然,有什麼招待不周的地方,還請諸位見諒。”
聽到林泉這話,一個人開口說:“我們也不是賣你林泉的面子,而是總鏢頭相招,不得不來,林泉,這些客套話就少說了,不知道你這一次找我們所謂何事?”
“諸位,我找諸位,是想讓諸位協助守城,關於這件事,我想諸位到了這裡就已經有所耳聞了。”
四周的人雖然早就猜到了,但是這從林泉口中說出來,得到了證實,他們還是有一些沒有料到。
四周議論紛紛,林泉也沒有讓他們安靜,畢竟這件事,還是要徹底討論清楚,免得真的守城時候,這群人給自己添亂。
等了一刻鐘,大部分人都安靜了,剩下的就是一部分小聲討論著,其中一個劍客站起身來,對著林泉說:“林泉,我們又沒有得到朝廷俸祿,又不是這南通縣的人,為什麼要千里迢迢來這裡守城呢?”
“因為諸位皆是急公好義的俠士。”
林泉先下了論斷,然後對著四周說:“諸位受到了北堂總鏢頭的信,就義無反顧的前來,這說明諸位都是俠義道上數一數二的好漢,諸位的行事,那個不是讓人肅然起敬的。諸位行俠仗義的時候,難道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自己是否拿過朝廷的俸祿,或者自己是本地人嗎?”
林泉這個高帽子扣下來,大部分人都不好說什麼,他們自稱俠義道人士,所作的事情,就是按照俠義道的標準而來。
就算一部分平時沒有行俠仗義,但是林泉說這話,他們也不好出口否認,否則自己不就是俠義中人。
另外有一個俠士站起身來,對著林泉說:“行俠仗義,自然是我輩本分,但是替朝廷守城,可算不是什麼行俠仗義。”
“這不是替朝廷守城,諸位行俠仗義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他人。這南通縣若是被攻破了,那麼數萬人就要受到刀兵之災了。”
林泉說到這裡,說了墨子書中的一個悖論,公輸班他不想殺人,但是他製造的雲梯,卻會造成了大多數人死亡,所以他被墨子駁倒。
如今這個情況也是如此,這些俠客平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所幫忙的不過一戶人家。而如今他們拔刀相助,可是幫一個縣城的人。一戶人家是小義,而一座城池卻是大義。若是能夠見一人而產生不忍之心,自然見到萬家不幸也會有惻隱之心。
“諸位都是俠義道中人,俠字當頭,百死不改其悔。義氣盈胸,萬軍不會相讓。”林泉再次戴著高帽子,而眾人聽了之後,又是一陣沉默。
這沉默過後,一個俠客再次站起身來,對著林泉說:“林公子,我們仗義相助,乃是沒人可助,如今守城乃是朝廷的事情,朝廷養著三軍,三軍有守城的重擔,若是我們守城,那麼朝廷還養廂軍幹嘛?養府軍幹嘛?”
林泉聽到這個問題,也是早有說辭,告訴他們:“朝廷的確有廂軍,但是如今朝廷並不知道南通城的危險,若是等朝廷察覺,那麼南通城已經被攻破了。諸位,你們行俠仗義的時候,所幫助的那些人,何嘗不應該衙門出面呢?”
“衙門出面?就衙門的那個德性,若是指望他們,只怕公理難現了。”一個人憤憤不平的說著,這些俠客多數吃過禁武令的虧,於是紛紛附和,痛罵朝廷的無能。
林泉見他們這樣,於是順勢說:“諸位既然知道,他們不可靠,那麼何必將希望寄託在朝廷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