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官府的告訴聖人,這對於有田人家,這個自然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關鍵是沒有田的人家,這個丁銀就有很高。
這些折算下來,一個人就一兩銀子了,若是這一家有五六個人沒有田地,那麼他們每年如何繳稅,只能去死了。
地官府說到最後,認為這個國策雖然能夠讓國庫快速充實起來,但無疑是飲鴆止渴,將民間老百姓往死路上逼。
“朕準備讓那些無田地的前去雲歌府開荒,不知道諸位愛卿認為如何?”
地官府的官員繼續說,這個辦法只能解決一時,自古以來,土地兼併都是大問題,到時候民眾賣了田地,無論虞朝有多少耕地都不夠用。
魏朝的耕地差不多,唯一差的就是西北二府,魏朝沒有實控,虞朝正式設立府縣,擁有耕地八千萬畝。
魏朝滅亡,肯定不是因為少了這八千萬畝耕地,這些耕地最後都只會落在大戶人家手裡。以前還是千年土地八百主,到了如今,卻變成了千畝土地一個主。
地部官員說到這裡,有些不客氣了,告訴聖人,如今虞朝的諸侯和軍隊人數,不到天下民眾的十分之一,卻佔據了天下一半的土地。與其想著改稅制,不如先把這個官田想辦法調整一下。
聖人沉默了一陣,告訴朝臣,這十萬萬畝耕地,是祖制留下來的,用來養軍隊和養諸侯,免得諸侯軍戶侵佔民田。現在虞朝王爺還少,自然官田很多,若是等到虞朝王爺多了,那麼這些官田夠不夠用還是一個問題。
現在官田若是太多,倒是可以租給民間使用,但是又要交田賦又要交丁銀,豈不是傷了朝廷放田養民之心。
但若是隻讓交田賦的話,那麼人口較多之家,就會選擇租官田而賣私田。
聖人將自己的擔心說了出來,地部官員再次肯定地說,這丁銀若是要收,必須從長計議,否則一定會傷了國本。
大司農見氣氛有些僵硬了,於是對著聖人說:“臣認為,此事非是一日就能議定,今日退朝之後,地官府將丁銀的厲害關係給寫一個摺子,遞交給聖人。”
聖人見地官府反對聲太大,也說好,這件事可以慢慢商議。
等下朝之後,聖人前去勤政閣批閱奏摺,然後等著地官府的摺子到了之後,讓送去麟趾宮,讓雅妃處理這件事。
等到晚上之後,雅妃就回了折,說出了她幾點看法。
如今這改田賦為丁銀,是為了補充國庫,接下來,將要推行養廉銀,這是一大筆支出,若是按照田賦來,除了增加田賦,否則的話,國庫很難有盈餘。
而實行丁銀,就可以完全無需顧慮這一點。
第二點,關於佃農的事情,雅妃覺得現在工匠太少了,現在應該擴招絲綢作坊,還有瓷器作坊。這作坊也要人,沒有土地的人可以前去作坊工作。
雅妃也擔心一點,就是作坊工錢高了,那麼田地就少人了。
但是絲綢和瓷器可以和西戎做交易,能賺一大筆錢,雅妃想著的是,若是實在沒有辦法,那麼就從南國買糧食。
當然這個具體怎麼做,還有和冬官府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