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虞書> 第七十六章回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六章回京 (1 / 2)

魏思思說到這裡,再次解釋說“若是我們改為弘道三年,這天下有識的人,自然會看出來,到時候反而會譏笑我們,欲蓋彌彰。更有甚者,會罵我們沒有骨氣,汙了面北老人的忠名。”

在場眾人都沉默起來,這種事情真的不好處理,而且罵不止是一代人罵,以後發現這點都會罵他們。

這時候吳元思索了一番,對著魏思思說“那不如改為干支紀年如何?”

魏思思更是搖搖頭,提醒吳元說“大人,這干支紀年若是我們自己選的詩,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問題是聖人自己選的,聖人會滿意嗎?”

吳元也無奈,這干支紀年也是遺民一種常用的方式,不尊本朝年號,也不用前朝年號。這情況下,別人要找麻煩也難找,也表示了自己遺民心態。不過這用干支的話,就如魏思思說的那樣,聖人肯定會不滿意。

眾人一時間沒有辦法,魏思思思索了一番,在紙上寫上了幾個字“柔兆攝提格。”

“好,好,用這太歲紀年法。這樣想必聖人也會滿意,其他人也看不出來是我們改動的痕跡。”

這太歲紀年法流行在前趙時期,到了曹朝的時候,人們覺得甲子紀年法比較方便記,也方便書寫,於是就逐漸不用。

當然這個紀年法也沒有失傳,在史書和詩集之中也還用的。

如今用到這裡倒不是很突兀,大家也不會懷疑什麼。

問題解決了之後,魏思思再次檢查了一下這書,沒有發現多大問題,不用鬆了一口氣,想到這聖人果然沒有為難他們,只是這一處有瑕疵。不過魏思思倒是不敢放鬆,讓其他文人看了一番,眾人都覺得沒有問題之後,就吩咐雕工開始刻書起來。

他們在為聖人這本詩選忙著焦頭爛額的時候,聖人坐在御書房之中,悠哉地品著香茗,看著二皇子將這一趟東海之行一一講述。

二皇子說完,聖人發下茶杯,對著二皇子說“華玉可比你聰明多了,文溯,要不是華玉在場,這件事不知道你會弄的多糟糕。”

“聖人,若是江離郡主被那群賊人抓住,兒臣早就將他們一網打盡。明明是她壞了兒臣的好事,聖人你卻誇她比我聰明。兒臣實在不明白,還請聖人開示。”

聖人笑著說“若不是華玉出手,等下你就要去三省殿待著了。你殺了那幾個人有什麼用,你不能只想著殺殺,多動腦筋,拉攏他們,實在不行,也要用他們的刀去殺他們。你是天家子孫,不是臣工,你要明白,什麼叫垂拱而天下治。”

二皇子聽到後面那句話,滿肚子牢騷都消失的無影無蹤,對著聖人連聲說是是。聖人見到他這個樣子,思索了一番說“你母親經常對朕說,你這人比較呆,不能讓你去太過思索,讓朕多點破。”

“是的,兒臣承認,聖人你說的很事情,兒臣都不明白,你讓兒臣思索,兒臣都找不到答案,每次都是母后為兒臣解惑。”

聖人看著二皇子,對著他說“文溯,你知道那群人最後怎麼會知道口令。”

“這口令太老了,他們知道也不意外。”

“但是朕知道的是,他們先說的口令,而不是對的口令。”

二皇子聽到這話,拍著自己腦袋說“聖人,兒臣明白了,兒臣早就懷疑是江離郡主洩露的口令。”

“華玉怎麼知道你們口令,算了,這件事你也不用多問了,區區幾個逆賊,沒什麼可以掛心的。你覺得你四弟是否盡力探查刺殺一案了。”

二皇子搖搖頭,然後點點頭說“四弟應該在追查,他見到兒臣在,都沒有暴露身份。不過四弟就獨自一人,不知道要探查到什麼時候,若是父皇你允許的話,讓兒臣前去相助四弟。”

“不用,你將這道密摺交給你六弟,然後去看看你大哥吧,你大哥最近,唉……”聖人說到這裡,眼中閃過一絲哀傷,他這一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可惜自己這個大兒子卻萬分不如自己意。

二皇子點點頭,將密摺收入懷中,離開御書房,前往到東宮。

到了東宮,他就看到婢女內臣站在月門外面,他不由皺眉說“大膽,你們這些奴婢,不去伺候大殿下,站在這裡幹什麼。”

婢女內臣見到二皇子,跪在地上,一個年齡比較大的宮娥開口說“義親王殿下,小的不敢進去。”

二皇子聽到這話,心中一愣,走了進去。只見大皇子披頭散髮,跪在地上說著“兒臣知罪,兒臣知罪,還請聖人恕罪。”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