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五人領命,對著陳默一禮,各自離去。
“典韋、鮑庚,你二人所部隨我出征,李慶,你負責後勤排程,立刻前去準備,三日後啟程,不得有誤!”陳默起身道。
“喏!”三人躬身一禮,領命而出。
一切安排就緒,陳默沒在軍營久留,徑直離營去了蔡府,不管如何,今日能得河東太守之位,蔡邕出了不小的力氣,必須前去感謝一番。
“賢侄此番出兵可有把握?”蔡邕將陳默迎來內堂,自有家僕奉上湯水果品。
“把握還是有一些,不過朝廷只給一紙詔書,一校之兵,恐怕需些時日。”陳默有些無奈的點點頭,隨後又搖頭道:“且我聽聞,那於夫羅亦在賊眾之中,默這些年雖也打過些仗,但與騎兵較量卻少有,不敢言必勝。”
“匈奴兵雖多壯勇,然統屬不嚴,重擊必散!”蔡邕想了想道。
匈奴人包括如今的鮮卑、烏桓,並沒有像大漢軍隊這樣軍紀嚴明,打順風仗是一把好手,但若遇上強敵,便是各族單于都不能讓那些匈奴勇士上馬拼命,更多的時候一遇到強敵便會一鬨而散。
陳默聞言點了點頭,但前提是你必須能讓其感受到威脅,否則這仗還是不好打。
“還有一事,本是這幾日欲與你說,但如今你將出徵,老夫便先與你說。”蔡邕猶豫了一下道。
“蔡翁為何這般客氣?”陳默笑道:“但說無妨,默只要能夠做到,定不推諉。”
“你覺琰兒如何?”蔡邕笑問道。
“蔡家小娘姿容脫俗,且溫婉賢淑,自然是極好的。”陳默看著蔡邕,心中隱隱有了些預感蔡邕要說什麼。
“我欲將小女許配與你,你可願意?”蔡邕笑眯眯的道。
“這……”陳默心中早有猜測,聞言倒也不是太驚訝,想了想道:“在下對蔡家小娘是有些傾慕,不過這婚姻大事,還需徵得家母同意。”
“我已書信往徐州於陳家。”蔡邕笑道:“賢侄不知,當年琰兒不過十三,便嫁入衛氏,本以為是一樁好姻緣,那衛仲道也頗有才學,奈何其久病纏身,琰兒入門不久,便撒手人寰,之後那些事情,賢侄也該知道,自琰兒歸來之後,便對婚事有所恐懼,老夫也答應過她,若非她願意,便不會迫她嫁人。”
陳默點點頭,難怪當日蔡邕會讓他和蔡琰同席,這麼說來,那蔡家小娘是看上了自己?
摸了摸臉,陳默看著蔡邕笑道:“能得蔡家小娘垂青,自是默之福,只是如今出征在即,也不好再見,母親那裡,默會書信一封。”
等他在河東立穩跟腳之後,也準備將母親接來,雖然蔡琰是寡婦,但大漢對於娶寡婦是支援的,而且門第方面,說起來,陳默都有些高攀,一旦能娶到蔡琰,那對於陳默來說,以後的路會好走許多。
兩人又談了一會兒,眼見天色將晚,陳默明日還需去跟人商議糧草輜重之事,當下起身辭別蔡邕,徑直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