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的事情,讓許逸陽這一眾人的體力嚴重透支。
所以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後,大家也沒了繼續玩遊戲的心氣,結伴返回學校。
路上,許逸陽交代谷鵬,明天記得打電話訂購一批滅火器,把用掉的這些滅火器補充上來。
谷鵬以及其他人對許逸陽是真的服了,當初大家都覺得滅火器買的太多,不是怕花錢,而是那麼多紅色罐子放在角落裡太難看,而且又礙眼。
但是,誰也沒想到,那些醜了吧唧的紅色罐子,今天竟然救了二十多人的性命。
在他們看來,這些人能得救,主要原因就是許逸陽當初的憂患意識。
所以,現在別說要補齊四十四瓶滅火器,就算是翻一倍、補到八十八瓶,大家也都沒有任何意見。
大家回到寢室,輪番洗漱一番之後,爬到床上沉沉睡去,這一睡,就睡到了日上三竿。
7點鐘的早間新聞,已經把昨晚的火災播過一遍了。
新聞的臺本,以及畫面素材的剪輯,是陳徵親自盯著做的,確保重要的資訊沒有任何遺漏。
這個新聞一播出,就在看早間新聞的那些觀眾群體裡,引發了巨大的反響。
每個人都被昨晚的火災嚴重程度做驚訝,也都被許逸陽他們及時的撲救所震撼,這裡面,就有早已習慣早起看電視的胡老,胡秉文。
胡秉文每天早晨六點鐘出門晨練,六點五十帶著早點回來,邊吃飯邊看早間新聞,這個習慣已經持續了好幾年。
今天,他照舊和老伴一邊吃飯,一邊看著新聞,結果沒想到,第一條新聞,就是許逸陽救火的新聞。
胡秉文看完,整個人震驚的說不出話來。
倒是老伴驚訝的說:“哎呀,這不是來咱家吃飯的小許嗎?”
“是啊,是他……”胡秉文推了推眼鏡,感嘆道:“這小子真是神了……”
老伴笑著說:“這次肯定要給你們中海外爭光了吧?”
胡秉文點點頭,說:“凌晨發生的事情,早間新聞就放在第一條重點報道,按照中海衛視一貫的套路,有這種待遇的新聞,一般都是近期最重要的新聞,午間新聞、晚間新聞,甚至明天的新聞欄目,應該也都會重點報道。”
胡秉文字身就是老學者,凡事都擅長研究規律及根源,他不喜歡看什麼電視劇和綜藝節目,平時就喜歡看各種新聞。
看新聞聯播瞭解國家大事以及國際形勢,看本地新聞了解地方新聞以及地方政策,看教育新聞了解專業領域新動向等等。
中海衛視的新聞節目,他只要人在中海,基本上是每期不落,所以也分析出了中海衛視的一套新聞處理邏輯。
因為看得多、想得多,所以他能看得出,什麼樣的新聞,在中海衛視眼裡是什麼樣的規格和待遇,這種判斷基本上不會失誤。
老伴笑道:“小許這下要出名了!”
胡秉文用力抿了抿嘴,點頭道:“我估計啊,電視臺專訪、市領導接見、見義勇為獎章及獎金,這些基本流程應該都不會少,學校肯定也得頒發獎勵,甚至召開表彰大會,看來這小子近期有得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