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自己這一席話,能讓個體戶們對消防安全重視起來、能讓藍極速這樣的黑網咖老闆主動買幾罐滅火器,那將來,二十五條鮮活的人命或許就不會消逝!
盧笛結束採訪的時候,已經是凌晨的兩點半了。
雖然時間已是凌晨,但盧笛的內心依舊心潮澎湃。
就連一直以來都很淡定的司機兼攝像老張也是一樣。
兩人回到車上的時候,都能看得出彼此的激動,老張甚至連掛擋的右手都有些顫抖。
他們都知道,今天他們抓住了一個非常大的大新聞!
而最讓他們激動的,是這場可怕的火災,竟然真的無人死亡!
這是不幸中的萬幸,足以寬慰所有善良的內心。
做記者的,見多了各種意外與災禍,最喜歡的就是這種“虛驚一場”。
無人死亡四個字,簡直是在意外、災禍中,最讓人期待的結果。
而且,盧笛的運氣真的好。
她甚至比火警、比警察、比120來的都要早。
她和老張,用攝像機,捕捉到了一個足以感動全城的故事。
一群在校大學生,帶著一群在網咖玩遊戲的年輕人,用自己的努力,拯救了二十多條人命。
如果只是用文字或者用語言敘述,沒人能想象到那種讓人震撼的畫面。
但萬幸的是,他們的攝像機捕捉到了這些年輕人滅火的大部分過程。
同時,攝像機也見證了火勢之前到底有多可怕,更見證了可怕的火勢被這幫年輕人所制服的過程。
重大新聞,必然要特殊對待。
盧笛沒說話,老張也沒說話,後者則發動了汽車,本能的開向了電視臺。
他知道,這麼重要的新聞,一定要儘快把素材送回去。
電視臺裡,最辛苦的就是新聞線上的這幫人。
因為要應對和追蹤任何突發新聞,他們的一線記者一直是7x24小時待命,像消防官兵一樣,隨時做好了接到電話迅速出門的準備。
不光一線記者辛苦,幕後工作者們也很辛苦,其他部門一到下班時間,基本上都走光了,但新聞部門卻是三班倒的狀態,任何時候,新聞部門的辦公區域都有人值班。
回臺裡的路上,盧笛給自己的新聞線人,也就是燒烤攤老闆老王打了個電話,一開口就感激不已的說:“老王,你剛才那個電話打得可太及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