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逸陽一目十行的看完了馬老闆的商業計劃書。
他其實對馬老闆現在的規劃並不感興趣。
因為馬老闆現在所有的規劃裡,至少有60%到70%是不切實際的。
其實,後世太過於神話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崛起的本土網際網路大佬。
其實他們當時真的是遇到了極好的好時期。
這個黃金時期給他們帶來了無數的優勢,比如競爭很小、成本很低等等,但在許逸陽嚴重,時代賦予他們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容錯率極高。
在那個時代崛起的大佬裡,每一個人都犯過致命的錯誤,但是,因為時代極高的容錯率,讓他們最終度過了各種危機。
就拿藤訊來說,早期發展,雖然在使用者數量上一騎絕塵,但是在創收這方面一直跟不上來,後來馬總為了賺錢,甚至有一段時間QQ不開放免費註冊,必須用QQ幣或者打聲訊電話註冊,註冊一個號碼的成本至少幾塊錢。
那一段時間,藤訊雖然賺到了很少的錢,但也給了新浪UC以及其他競爭對手一個迎頭追趕的機會。
萬幸的是,馬總及時意識到了這種錯誤,然後立刻停止了這種做法,從那以後的十幾年裡,QQ、微信這種軟體,再也沒有因為註冊向使用者收過費。
阿里的馬老闆,前期犯過的錯誤更多。
拿到高盛500萬之後,他就已經有些飄了,不想著,趕緊把內地的業務夯實,就想著立刻國際化。
花了大量資金往香港、甚至往美國擴張,結果平白燒了一大筆錢。
緊接著就遇到了網際網路泡沫破裂,阿里幾乎把所有的錢全部燒光,眼看無以為繼的時候,遇上了孫政義,否則的話,阿里在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的那個階段很可能也涼了,自然不會孵化出淘寶網、支付寶這樣的產品。
這就是那個時代賦予他們的高容錯率。
放到後世,網際網路行業在國內的競爭激烈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一個公司全力以赴的發展,不犯任何錯誤,都有可能因為速度不夠快而被競爭對手趕超甚至碾壓。
就更不用說那些犯錯的公司了,基本上只要犯錯,就是個死。
說白了,在二馬崛起的時期,創業就是玩最低階的俄羅斯方塊,方塊下落的速度極慢,所以哪怕是有幾個形狀放錯了也不要緊,肯定還有機會救回來。
可是,在數年,十數年以後創業,就相當於是玩最高階的俄羅斯方塊,方塊下落的速度極快,你必須要集中全部的精力、用最快的手速,去操作每一個形狀,只有這樣才能存活下來,否則有可能只是一念之差,就滿盤皆輸。
不過許逸陽也懶得針對馬老闆的商業計劃書進行任何點評。
他現在想要的就是先上車,不要在還沒買票的時候就嫌人家這輛車又破又慢。
先買上票,坐上來了,再吐槽也不晚。
所以,他等了半個小時,回覆馬總道:“原來你的公司就叫阿里啊,怪不得你想要這個域名。”
“是啊。”馬老闆說:“我本來是早就想下手的,但是這個域名賣的實在是太貴了。”
許逸陽說:“你的計劃書我看了,說實話,電子商務這一塊我還是挺看好的,也有興趣投資,不過你4000萬的價格好像有點高啊。”
馬老闆忙說:“我說心裡話,4000萬真的是打對摺的結果了,我原本的想法是,以1000萬人美元的估值融資。”
許逸陽知道,馬老闆沒說謊。
他跟高盛談的時候確實是1000萬美元的估值。
只不過,現在高盛放棄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