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他把現在的阿里,拿出來詳細的剖析了一番。
許逸陽在計劃書裡,直接毒舌的點評了杭城阿里團隊的幾大劣勢:
第一,公司初創階段,都還沒有註冊,流程極不正規;
第二,老闆到員工,清一色草臺班子,都不是網際網路出身,也不懂技術,其老闆只是出國看到了海外的商業模式,就認為自己也能帶到國內來,有一定紙上談兵的嫌疑;其團隊唯一有一定經驗的就是蔡崇新,但蔡崇新更擅長資本運作,對業務本身不瞭解,對技術更不瞭解,除了能幫阿里融資,在其他方面期待值不高;
第三,阿里團隊沒有足夠的資金,團隊甚至連一百萬人民幣都拿不出來,所以他們到現在連自己企業名稱的域名都買不起,一切全等著資本來輸血,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公司的同名域名現在已經被我買了,我準備把這個域名,作為日後狙擊他們的武器之一;
第四,杭城只是省會城市,發展網際網路的優勢不足,網際網路人才儲備遠不如燕京,阿里很可能會因為人才不足而陷入發展瓶頸。
第五,老闆為人實在太高調,所以才會暴露的太早,公司都沒成立、專案還沒正式上馬,就到處搞演講,生怕別人不知道他要做什麼,所以才會早早被自己列為潛在競爭目標、暴露在了自己的槍口之下。
為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許逸陽還附上了自己域名交易的記錄,來證明的域名,現在確實在自己的手裡。
這樣一來,看到這篇商業計劃書的人,就會有這樣幾個印象。
第一,這個人很懂電子商務和B2B;
第二,這個人斯坦福科班出身,而且有很專業的團隊;
第三,這個人身在中關村,這裡是華夏IT產業的搖籃;
第四,這個人有一定的資金,並且願意投進來,資本最喜歡這種願意自己出錢的創業者,因為這等於投名狀,能讓他們感覺更有安全感;
第五,這個人對競爭對手有著非常全面的瞭解,並且做事果斷狠辣,連阿里這樣的小團隊都不放過,不但私下裡將其列為狙擊物件,甚至連對方的同名域名都已經提前買到了手,可謂是有備而來。
這樣一來,不但能在資本面前樹立起自己充分了解行業的印象,還能夠讓資本對阿里的未來擔憂。
畢竟,暗地裡有一個非常瞭解他的敵人,一定會在資本面前拉低他們對阿里的印象,繼而提高對自己的印象。
當然,他並不是準備真的去找林夏茹,或者其他資本融資,他只是要讓這些資本知道,在華夏,有一個比馬老闆各方面都更厲害的競爭者,這就夠了。
把這些都一點一點的寫出來,等林夏茹九月去見馬老闆之前發給她,同時也發給其他幾家資本公司的投資經理。
如果他們看過之後,覺得投資馬老闆已經失去價值和意義,同時又充滿被狙擊的風險,那馬老闆想融資,恐怕就沒這麼容易了。
許逸陽也不用擔心他們會洩露商業計劃書的內容給馬老闆,畢竟風投機構有嚴格的職業操守,信譽對他們來說比專案更重要。
再說,這裡面空話比較多,就算到了馬老闆手裡,從中除了能學會放衛星之外,也學不到什麼乾貨。
如果他們看過之後,忽然想轉投自己,自己肯定也不會搭理他們,可以一邊說期待他們投資,一邊用拖字訣拖死他們,今天去斯坦福買專利了,明天去MIT談團隊了,後天回國處理事務了,總之能拖多久拖多久。
拖住這些資本的同時,也會把馬老闆拖入融不到資的泥潭中。
等他到了最絕望的時候,自己就可以適時機的出現。
哥們,是融不到錢嗎?
我投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