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祖的撤兵讓平安孤立無援起來。
不但如此,此時的糧草也成了最大的問題,士兵們已經連續好幾天吃不飽了,在這之前,朱棣派人切斷南軍的糧草供應線。
無奈之下,平安便和另一位主事大將何福商量,移師靈璧,那裡易守難攻,又容易搞到糧草。
於是南軍決定第二天清早動身,以三聲號炮為令,迅速撤離橋南這個狹小之地,前往靈璧堅守。
這一夜南軍將士連夜做好了準備,打包了行李,單等那三聲號炮一發,便全軍撤離。
與此同時,朱棣見徐輝祖撤軍,又擔心盛庸的兵馬追來,也定下了作戰計劃,便是明天一早衝過橋去襲擊南軍,同樣的,也是以三聲炮響為令!
第二天一早,南軍將士尚未集結,形成隊形時,天空中傳來了咚咚咚三聲炮響。
聽到這三聲炮響,南軍將士以為這是撤退的訊號,因為尚未組成隊形,無法有序撤退,人擠人,馬撞馬,便大亂起來。
平安與何福正在莫名其妙時,燕軍便出人意料、令人毫無防備的殺了過來。
誰能想到,這三聲炮響,竟然也是燕軍進攻的訊號呢?
正如朱能所說,老天爺常常不按常理出牌。
南軍被堵在自己的大營內,人員擁擠,馬不得行,燕軍騎兵一陣砍殺……
這一戰,燕軍斬首南軍六萬,平安、陳輝被俘,何福僥倖逃遁。
聽說平安被俘,燕軍士氣大振,都覺得沒有了平安的威脅,再往後安全得到了一些保障,暫時獲得了一些“平安”。
五花大綁的平安被推到了朱棣的中軍大帳,朱棣手指平安哈哈哈大笑:“肥河之戰,公馬不躓,何以遇我?”
平安昂然不懼:“刺殿下如拉朽耳!”
對於如此猛將,朱棣倒也沒有立即殺害,而是將他押送回了北平。
靈璧之戰徹底摧毀了南軍的主力。
遼東。楊文的十萬大軍,剛準備攔下,韃靼阿魯臺便派兵過來騷擾大明邊境,楊文進退兩難。
原來朱棣已經暗中勾結了阿魯臺。
接下來燕軍一路高歌猛進,一直打到揚州城。
此時果然,如藍月所預料,朝廷已是人心不穩。
揚州城的守護者乃是監察御使王彬,此人積極組織抵抗,哪知道卻被部下將領,五花大綁的送給了朱棣。
牆頭草聞風而動。
揚州城陷落。
此時的朱允炆已經驚慌失措,派來特使慶成郡主求和,卻被朱棣拒絕。
就在朱棣準備渡江攻擊京師時,盛庸的部隊終於及時趕到,平安雖然失敗,但他的追擊終於給沈追星贏得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