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算。”
“什麼?”
趙信在渾邪王跟烏桓大單于之間玩了一下心跳,主要是因為自己不想忽悠他們忽悠的太狠,也是為了能夠取信二人。
“新安侯張遠是我大漢的驃騎將軍,在他頭上還有大將軍衛青跟丞相薛澤,不過這些人說的作不得數。
這一點渾邪王應該知道,說話算話的只有我大漢的皇帝陛下。”
“那張遠派你來是來逗我玩的?”
“並不是,有道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兵權可在驃騎將軍跟大將軍的身上,兩位將軍又互相為異性兄弟。
到時候漢軍與你們手中的四十萬大軍把這些匈奴騎兵往東邊趕,途徑衛滿朝鮮的時候把衛滿朝鮮滅了不就行了?
那片苦寒之地,大漢皇帝肯定是看不上的,到時候你烏桓大單于給佔了,然後立國向大漢稱臣,一定會被大漢皇帝陛下接受的。”
張遠的這個想法來源於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四計。
假道伐虢,而且是兩層意思。
跟趙信還有渾邪王以及烏桓大單于表達的只是第一個意思。
我要去滅了匈奴,必須要從衛滿朝鮮過境。
等滅了匈奴之後,再轉過頭來把衛滿朝鮮給滅了。
至於第二層意思也很簡單,漢軍滅了匈奴那幾十萬大軍之後,再回頭把你烏桓跟渾邪王滅了那不是輕輕鬆鬆的事情麼。
可惜烏桓大單于跟渾邪王對華夏的歷史不是很瞭解。
要不然肯定就知道假道伐虢跟唇亡齒寒是什麼意思了。
如果張遠站在渾邪王還有烏桓大單于這一邊,一定選擇跟匈奴綁死。
三方合作才可以對抗大漢,並且還可以佔到便宜。
可三方現在互相猜忌,完全不知道這個道理,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再加上匈奴一貫霸道習慣了,這幾年反轉的也有點快,烏桓大單于對匈奴還是很忌憚的。
漢人可沒有天天對烏桓嚷嚷著要把烏桓滅了。
可是匈奴一直存有吞併烏桓以及鮮卑的想法。
趙信看到烏桓大單于還在猶豫,於是打算丟擲個能夠左右烏桓大單于想法的事情。
“烏桓大單于,你這麼為匈奴賣力氣,你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麼?
他們說給你三個郡你就信了?你怎麼不問問渾邪王去年為什麼要跟休屠王來頹當城。”
烏桓大單于眼睛一亮,看向渾邪王。
“軍臣大單于去年召你們前來是因為要對抗漢軍?”
渾邪王搖了搖頭,他算是服了,一環套著一環,不管是他還是烏桓大單于都不可能站在匈奴那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