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守四面城牆的校尉估計湧入城內的匈奴騎兵已經快過萬的時候,立馬下了命令。
“拉起鐵索!盾陣保護三公床弩!”
知道要跟匈奴人死磕之後,衛青下令在漁陽城的四個城門洞左右開闢幾個過道。
這些過道不是橫著的,而是豎著的。
看起來一點用都沒有。
可是衛青在這些過道還有城門洞相隔的城牆上都打了洞。
這些洞就成為了一個機關。
這個想法是衛青學張遠的。
張遠有好幾次都利用這一招,拉鐵索或者是拉麻布繩子來限制敵軍騎兵的衝鋒速度。
衛青就聯想到這裡。
如果在城牆內也拉起一條或者數條鐵索,那麼不就可以形成一道鋼鐵城門麼。
所以他直接就這麼做了。
而且在每個過道的圓洞都加了一根鋼棍。
城門處的鐵索一旦拉直,過道計程車卒就會把鋼棍插在鎖鏈之中。
騎兵的衝鋒能把樹木給絞斷,但是能把鋼棍給弄斷麼?即便把鋼棍給弄斷了,卡在洞裡面的鋼棍也會讓鐵索卡死在洞裡。
你匈奴騎兵再牛逼總不能把城牆給推到吧。
另外衛青還有一重保險的辦法,他把城門洞的下面都挖空了。
城門洞那裡墊的其實是一層鋼板,這鋼板下面就是熊熊的火焰。
戰馬直接衝過來,也就踩了幾步,不會因為這就受到驚嚇,匈奴士卒雖然會感覺到城門洞的溫度高,可在戰場上誰會注意這些細節。
別人在殺敵,在嘶吼,你突然來一句我熱死了,自己人都得打死你。
這層鋼板是衛青最後的一個保護措施。
如果扛不住匈奴的攻擊,就把鋼板給拉走,一個天然的鴻溝擋在匈奴人面前,還燃燒著大火,匈奴騎兵想要進城就得另尋其他的出路。
這邊漢軍剛把鐵索給拉上,並且用鋼棍卡死了鐵索,匈奴人的衝鋒就戛然而止。
過不來了啊。
這還咋衝啊。
衛青一共弄了八根鐵索。
步卒可以走進來,彎著腰就可以了。但是騎兵絕對進不來,除非你能讓戰馬低頭衝過來。
鐵索的高度剛好比戰馬的頭部要低一點,然後比三公床弩的弩箭發射軌跡要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