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今日就是想問問陛下,到底是誰阻礙了盛世降臨?”
公孫弘將昨日對張遠說的一些話,又加多了一些反問劉徹,而且一臉的疑惑,頭上也滿是問號。
張遠還好不在此處,要不然心裡面肯定又想著身邊怎麼一個個的都是些戲精。
劉徹聽了公孫弘的話,面色已經沒有了剛才鬆弛的樣子,很是凝重。
公孫弘的言論顯然刺到了他心中的痛處。
現在大漢的局面全都是文景兩帝遺留下來的,甚至大多數大臣都是如此,說起來跟劉徹的關係不是很大,換一個皇帝搞個無為之治說不定情況會更好。
可以說劉徹沒有開啟新的局面,仍然在吃老本,驕傲如他能忍這些東西麼?
“公孫博士相必心中已經有了答案,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來問朕?”
公孫弘見劉徹不吃這一套,猛然將說話的聲音提高了一大截。
“陛下為何重視我們儒家?不就是想拋開原本腐朽固化的大漢吏治麼?
黃老之術早就已經行不通了,可大部分的官吏仍然佔著地方不做事。
您想想,這幾年來,他們是不是隻有在您下發了詔書之後才做事?
前些年的蝗災,當地官府只知道將訊息傳到長安,然後便不管百姓死活。
一來一去耽擱了數月的時間,就這樣餓死了數萬百姓。
去年黃河決口也是如此,若東郡太守一開始便在當地組織人力,將洪水攔在一郡之地,也不會有這麼大的災情。
這些都不是陛下的責任,而是那些官吏的責任。”
劉徹的眉頭都已經擠到一塊去了,心想這個老頭說了這麼多到底是想要說些什麼。
巴拉巴拉半天,這些東西自己作為一個皇帝難道心裡面不清楚,可是那些當官的又不犯錯,你能把人家那些三朝老臣兩朝老臣都從位置上面拉下來麼,顯然是不可能的。
公孫弘見劉徹有些不耐煩了,頓了頓然後繼續說道。
“陛下,臣思慮至今,認為我們不能夠這樣下去了。
陛下還請想想,如今每一年有多少人才為官為吏,這些可都是些年輕人。
讓這些年輕人一直跟著些暮氣沉沉的老人學習如何行政如何做官,那不是照著現在這個樣子繼續走下去麼。
我們得讓這些初入官場的年輕人知道,當官不犯錯不是功績,治下沒有發展才是大罪。”
現在的情況確實跟公孫弘說的大差不差,就連劉徹都下意識地認為當官的只要在任上沒有出現大的過錯,那便是功績。
早先汲黯出任一郡太守,幾年時間那個郡沒有出事,但是也沒有任何的發展。
擱在後世這樣的人就是平庸無能之人,可是在現在這個背景下,汲黯竟然被評了個治理有方以及能臣的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