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隸裡面的代表方向的東西南北跟簡體字沒什麼太大的區別,明眼人看一看都會知道是什麼字。
張遠對於那些地名也是這麼做的,若是簡體字與漢隸過於接近,那麼就用首字母來代替。
這下苦了褚達但是卻能夠保證其安全性保密性。
例如匈奴河,這個地名。
匈奴兩個字漢隸的寫法都已經比較接近簡體字了。
匈在簡體字裡面字型裡面是個叉,而在漢隸裡面是個人,這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
至於奴,在漢隸裡面就是把女字旁上面給連在了一起。
總有人會說怎麼現代人一穿越到古代就懂文字,也不是現代人想懂,長得這麼相似不想懂也很難啊。
穿越過去的唯獨需要擔心的就是口音也就是對話,至於文字只要不是往秦朝穿越亦或是更早的朝代,文字還是比較容易看懂跟理解的。
漢隸對於古代人來說畢竟就是一種簡體字而已。
因為兩種字型過於相像,張遠大量用了拼音的首字母,只有為了區別東西南北那四個字母亦或是有像姑跟弓這兩個首字母都一樣的漢字時才會用第二個字母。
當然要不是為了區別開來,張遠都用拼音首字母他也能夠看的懂。
可人家褚達看不懂啊。
每一個字對應一個字元,褚達能夠靠死記硬背全給記下來,但是要真的弄混其中的一些字元。
例如姑跟弓張遠都拿G來代替,褚達在書寫的時候就容易搞混這兩個字。
因為還有許多地名裡面都有姑跟弓這兩個字的。
可能是有著什麼特殊的含義,張遠也不是太明白。
張遠才剛把替換下來的地名寫完,卓文君就已經過來請張遠跟褚達去用食。
褚達還在琢磨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那十個阿拉伯數字,飯桌上吃飯的時候一直用手指蘸著酒樽中的酒水在案桌上比比劃劃。
那股子認真地勁兒著實讓張遠有些感動,這是真的對生存有著極度的渴望,當然也包含了一股子想要報效大漢的心理在。
誰不怕死啊,若是能不死那當然是不死的好。
張遠感動也是感動在這一點,給了褚達希望他自己就會努力抓住那一點光亮,拼盡渾身的力氣往上面攀爬。
這才是一個正常的人該有的樣子。
對於一些自殺者,張遠其實沒有多大的佩服。
古往今來那些自殺的人若是慷慨赴義,張遠沒的話說,只能豎起大拇哥稱讚一句民族英雄國家脊樑。
若是為了個人私義,張遠當真是不覺得有什麼好的地方,你自己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了,還怎麼想著要別人尊重你。
可能是因為文人們把自殺這種事情都快鼓吹到了天際之上,竟然許多人都以為以死明志是有用的,最起碼能夠博個千古芳名。
除了張湯的自殺直接帶走了幾個生死大敵的性命,其餘人的那種自殺也就只有文人垂憐還有滿足自己內心的那種情感,其實說是慾望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