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巖山是泰山重要支脈之一,主峰方山在《水經注》中亦稱玉符山。
此處峰巒奇異,群山環抱,馬蹄形的山谷中,蒼松翠柏,溪水曲流,飛泉叮咚。古老而悠久的靈巖寺就掩映在一片蔥綠之中。
據記載,東晉時期高僧竺朗周遊天下傳經說法,當他來到此地,見這裡山勢險峻,草木茂盛,泉湧水甘,景色幽雅,猶如仙境一般,便在山上築造經舍安禪佈道。
他每日在山間講經,每當講到精彩處,飛禽盤旋不去,走獸駐足而聽,連山石也為之點頭。
朗公嘆道:“此山靈也,為我解化。”靈巖山因此而得名。
不過,朗公所建靈巖寺僅歷經百年便在一夜之間被神秘力量毀掉。
後來,北魏高僧法定禪師慕名而來,由青蛇引路老虎馱經從北側入山尋法。可是山間陡壁四起,蒼巖如堵,無路可行。
法定便面壁而坐,瞑目誦經,坐到第四十九天時,突然雷聲轟響,山石迸裂,懸崖峭壁上被一道神光射穿一個圓形透洞,法定被佛光飛霞指引著穿越了山巒。
那個透洞便是今天的明孔洞。“明孔雪晴”乃為靈巖山奇觀之一。雪霽天氣銀裝素裹,霧光映天,猶如仙境。有詩讚曰:
梵僧昔日憩巖間,
靈蹟千年尚可攀。
雪霽扶節閒眺望,
煙火咫尺見他山。
後來法定禪師重修了靈巖寺,歷經千年各朝各代又多次擴修才有了今日之古剎雄風。
不過,在近代大規模旅遊開發之前,這裡很少被外界打擾。靈巖寺一直是佛門淨地,靈巖山更是極幽秘境。
此刻,張三瘋所處位置是明孔洞西面一座更高的山崖。
就在他恐高眩暈之際,忽然間對面山壁上明孔洞霞光一閃,刺得他眼睛一痛回過神來。
“噫!”他抓緊藤梯揉揉眼睛,待抬頭再望時明孔洞霞光已逝,轉眼間竟是風起雲湧,天光迅速陰沉暗淡下來。
“唔,這鬼天氣,莫不是要下雪?”張三瘋被突來的山風一吹,臉上和手上像是被冰刀子削刮一樣又冷又疼。
“唉……”他望望天空又望望腳下心中後悔不迭,兀自叫苦:“姥姥的,這上不去下不了的,可被杌子娘給坑慘了……”
不料他正愁眉苦臉叫苦不已,忽然間東南靈珠觀方向“轟隆隆!”傳來一陣悶雷般的巨響。
緊接著,山樑上蒸騰起一朵巨大的蘑菇雲,塵霧把整個朗公石都籠罩住了!
而差不多與此同時,憑空裡忽然颳起一股颶風,好似一條巨龍一樣席捲著塵霧向北峰洶洶飛來。
巨龍呼天嘯地直撲山岩,氣勢十分駭人。
“媽媽咪咪呀!”張三瘋隔著老遠就已感覺到強勁的風頭,藤梯也搖擺顫晃不已,嚇得他死死攀住藤條,像枯草上的螞蚱一樣隨風亂蕩。
好在龍捲風離他百米的地方忽然轉了個彎,徑向明孔洞而去。
說來也怪,那風呼嘯著不偏不倚一頭正鑽進明孔洞中,像長蛇入洞甩甩尾巴不見了。
“哦……”張三瘋忽然覺得眼前發花,待嘴唇上感覺到絲絲涼意,這才發現天空中竟是洋洋灑灑飄落下鵝毛大雪來。
再看那茫茫雪幕中的明孔洞,雪霽流彩,霧光靄靄,一團祥雲團聚其中,影影熠熠似有仙人降臨。
“嘿!莫不是神人顯靈來渡俺飛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