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塵真人接下來的講述,為我揭開了龍虎山此舉的全貌,在龍虎山大戰之後,資訊被匯總到了北泉苑,和塵真人敏銳的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於是藉由圍攻青羊宮的戰鬥做掩護,悄悄的來到了龍虎山找張仁春商詢此事。
大家知道,北泉苑在佈置了蜀山派為進攻主力後,又調派了參加玄真尊典的門派做為後援,那時清軒觀已經隨我撤離,故而沒有接到命令,除了清軒觀外,九院之中,龍虎山因為玄真之變損失過重,也沒有參與此戰,是以和塵真人到龍虎山與張仁春密談一事,並無二人知曉。
在對於夜梟戰鬥力的認知上,親歷了龍虎山大戰的張仁春比和塵真人感觸更直接,張仁春認為,白虎王能夠力克偽道宗境中期的棲雲道人,那麼他的境界應該只高不低,雖不及和塵真人,怕是也相差無幾,這種實力就已經讓人咋舌了,更別提白虎王還只是夜梟中的將領之一,在其之上,更有一個實力無法預測的尊主存在,單靠道門,根本不是夜梟的一合之敵。
至於後來趕來救援的光軍,張仁春認為不太可信,與其說是為了救援道門,倒不如說是為了阻止夜梟實力增加,終究還是為了一己私心,天人也好,妖族也罷,都不可能真心為了人族考慮,所以說到底,人族能依靠的,還是隻有自己。
和塵真人贊同了張仁春的觀點,以道門現有的實力,的確無法與光軍和夜梟抗衡,但這不代表道門就該什麼都不做,張仁春說,以弱克強,必須出奇計方能求得一線生機,而所謂奇計,萬變不離其宗,唯有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八個字,想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深入虎穴,探知敵情,以為內應,和塵真人拍手稱快,告訴張仁春,自己也有此意,併為此計定下了一個名字,叫做明月依然在,還取了長嘯天地,萬壑驚風這兩句暗語作為知情者之間的暗號。
定下這潛伏之計後,下一步就是確定人選和具體投誠的細節了,在人選方便,兩個人產生了分歧,和塵真人認為,應該擇一小派行事,因為小派目標小,不容易引起對方高層的注意,張仁春不同意,他認為以光軍的實力,小門小派根本就不會放在眼中,縱然成功潛入,也不可能有機會接觸到對方的核心,自然也就無法獲取有用的情報,所以必須要有一個重量級的門派投誠,逼得對方無法忽視,才有希望混進光軍高層,竊取夠分量的情報出來。
張仁春說的有道理,但執行起來並不容易,獲取光軍的信任有多大難度暫且不說,單單選誰去擔此重任,就是一個大大的問題,在張仁春的計劃中,夠得上所謂重量級標準的門派,無一不是傳承千年的名門古觀,修道之士最重清名,寧可一死,都不肯辱及師門,如今讓其舉派投降,談何容易啊。
和塵真人發愁之際,張仁春忽然毛遂自薦,表示龍虎山願擔此任,和塵真人聞言大驚,正如咱們之前所說,龍虎山是何樣的存在,那是道祖門庭,正一統領,道門魁首,要是連龍虎山都折腰降了光軍,道門跟被人抽去了脊樑骨有什麼區別?
和塵真人無法接受,自是連連拒絕,張仁春卻說,正因為龍虎山是道門魁首,所以才更該去做,龍虎山藉著道祖餘光,千百年來受了無盡香火,如今遭逢危機,龍虎山若不挺身而出,又以何德報之呢?
和塵真人還要猶豫,張仁春又念起了道德經中的第八章,並以其勸說和塵真人道,“和塵苑主,聖人曾經說過,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如今龍虎山以自身汙名,換取眾生性命,正和吾道所向啊,還請苑主,全了龍虎山的大義吧!”
和塵真人再無話說,此計便就此定下,而後張正中喪禮之時,便有了張仁春當庭翻臉,轉投光軍的一應事件。
我在旁邊聽的那叫一個目瞪口呆,除了震驚外心裡還有些鬱悶,好一個張仁春,你求你的大義,把老子拉進去幹嘛,虧老子還盡心盡力的為你說話,甚至得罪了上清宮,逼走了文暘道長都在所不惜,想到這我連帶著看和塵真人的目光都不善了起來,張仁春固然可恨,和塵真人也好不到哪去,他作為知情者,居然提前也不跟我說一下,害我在龍虎山大殿上一個人耍寶,差點就成了個笑話。
和塵真人見我目光在他身上游移,如何猜不到我心中所想,為免誤會,連忙出聲解釋道,“道友,不是貧道刻意隱瞞,實在是仁春道友有過交代,他說,為了避免露出馬腳,行事務必要周全才行,所以知道的人是越少越好,除卻道友之外,上清宮的文吉和文祥道友也不知情,這一切,都是為了瞞過光軍的耳目啊。”
我點了點頭,認可了和塵真人的說法,不過我馬上又想起一件事來,開口問道,“和塵苑主,你說文吉真人和文祥真人不知情,那文暘道長呢?文暘道長為了一顆玄睛珠就追著龍虎山不放,死不鬆口,哪怕當場翻臉也在所不惜,現在想來,多半也是出自你們的授意吧?”
和塵真人沒有否認,“不錯,除了我同仁春道友外,文暘道友是唯一的知情者了,同仁春道友定下計策後,我寫了封書信安排人送給了正在征伐青羊宮的文暘道長,讓他到時予以配合,文暘道長得知我們的計劃,深感龍虎山大義,毫不推辭就應下了此事,非但如此,他為了讓計劃更加逼真,不惜設計出了將自己逼離上清宮的情節來激化兩家的矛盾,為龍虎山的投名狀再添一分厚度,也是心存大義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