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李乘舟答應,他也不再廢話,隨後便瀟灑離去。
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李乘舟心中自有盤算。
如今卸磨殺驢,目中無人,此等庸才何以大用?
自打皇帝去世後,太子便急於登基,這日早朝也提出國不可一日無君,希望早日繼位。
諸位大臣權衡利弊,心有所思。
如今朝中黨派林立,太子一黨勢力廣大,可其他黨羽的實力卻也不容小覷,如果他不聽勸阻,一意孤行,定會引來大禍。
“殿下也不必著急登基,兇手尚未查處,如今陛下也未按照祖宗規矩入皇陵,此時登基,百姓如何服眾,百官如何信服呢?”
官員趁此機會紛紛抵制,太子的臉色陡然一變。
他一臉陰翳的掃視著周遭的大臣,眼底一片陰鷙,目光狠厲。
“父皇需要早日入皇陵,還請工部尚書早些日子將皇陵修繕好,切莫耽誤了祖宗規矩,也不要讓朝中大亂。”
聞言,信任工部尚書頓時打了個冷顫,心頭大吃一驚,沒想到此事經落到了自己頭上。
他也只能夠硬著頭皮接下。
此時李乘舟一言不發地站在角落裡,他清楚太子是想早日登基成為新皇,但如今看到太子一意孤行,原形畢露,他自然不會輕易罷休。
思來想去,他決定將此事公之於眾。
文武百官在朝堂上受足了氣,便去教坊司釋放壓力,而李乘舟讓趙松林提前佈置好一切。
等到百官來此尋歡作樂,便會不經意的聽到傳聞。
“聽說太子心狠手辣,陛下很有可能就是他派了殺手殺害,更何況他平日裡目中無人,強取豪奪。”
門後傳來一陣議論聲,正在飲酒的幾名朝中大員頓時豎起耳朵傾聽。
“他不僅犯下種種罪孽,聽聞冷丞相死之前曾留下了所有百官的罪證,這些東西現在就在太子手上。”
大員心中一片驚訝,手上的動作都戛然而止。
“不是說那些證據全都毀於一旦,被那把大火給燒的精光了。”
另一人試探性的詢問,也讓身後的幾名大員提心吊膽。
“你還真以為此事當真相傳聞所言嗎?太子早就派人藉著弔唁的機會潛入其中,將所有的東西偷走後,才放了一把大火遮掩,當初張九清也不過是想狐假虎威,卻不曾想早被太子等人知曉,如今太子登基,大事已定,待他上位成為新皇,定會將所有大臣進行整頓。”
那人語氣真切,幾名大員手中的酒杯都有些瑟瑟發抖。
“憑他如此記仇的性子,誰若是當日在朝堂上反對他登基,日後他會輕易放過他們嗎?更何況那些助他一臂之力的大臣,於太子而言,不正是自己的軟肋和牽絆嗎?”
原本興致勃勃的幾人臉色慘白,手上的酒杯都不住的打顫,未曾想能聽到如此訊息。
幾人不再有雅性尋歡作樂,匆匆離開教坊司。
沒多久,他們聽聞的事便被添油加醋的傳播開,朝中上上下下,無不駭然。
諸位大臣心思縝密,細思極恐,個個膽怯。
為能久居不下,幾名大臣商議後決定在朝堂上阻撓太子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