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圍城轟轟烈烈持續了大半個月,終於以地洞炸塌,喀什大軍所剩無幾告終。
據說,喀什大王子死活不知,被最後一支喀什小隊擁著,狼狽逃回西北。
短暫動盪的大魏,終於穩定下來。
但是朝堂上卻吵起來了。
首先是窩囊已久的太后,終於把景隆帝給熬走了,不同意靖王當攝政王不說,還天天試圖垂簾聽政,將後宮攪得雞飛狗跳。
其次是之前因宋大將軍連連敗仗,縮著脖子做人的宋黨,這會子跳出來,要求對喀什居然不知不覺混進來的原因,深入追究。
他們表示,宋大將軍駐守西北那麼多年,從沒出過這樣的事,怎的寧國公一去,喀什就把邊關滲透成篩子了?
寧國公嫌疑很大,指不定就是他通敵賣國!
縱使寧國公在大魏積威甚重,頗受愛戴,宋黨提出這逆天言論,遭了無數人唾罵。
但無奈宋黨在朝中人多,日日彈劾寧國公,一來二去,竟也成了氣候。
一時間,朝中氣氛緊張,西北局勢更加尷尬。
林嫵也免不了受到波及,別有用心的宋黨連她當丫鬟的舊事都翻出來了,大肆歪曲道:
“喀什大軍能神不知鬼不覺地滲透進來,焉知是不是從朝堂到西北,都有內鬼裡應外合?”
“至於內鬼是誰嘛,聽說護國公主與寧國公關係匪淺,護國公主又在此次戰事中受益巨大,誰心裡有鬼誰知道。”
“就是,聽說護國公主跟那喀什大王子,還有些不清不楚的呢。此次兵圍京城,公主難道沒有縱敵之責嗎?”
“依下官看來,便是沒有縱敵之責,亦有失察之罪。前些日子不是說了,北地起義軍鬧得厲害,公主自己的封地,也不管管……哎喲!”
最後說這話的人,被馬斯倪沒拿穩,脫手飛出的玉牌打了頭。
“對不住啊,手滑。”馬斯倪理直氣壯道。
“但是這位大人,你這話未免有失偏頗。北地才劃入公主名下多久,那起義軍鬧事能怪到她頭上嗎?”
“要怪,老臣認為,還得怪宋家軍。西北守不住,那就主動去守守北地唄,天天窩在寧國公羽翼下吃乾飯,怎麼好意思哦。北地起義軍作亂,都是因為他們不作為!”
御史大夫一張嘴,滿朝文武都後悔。
怎的又惹了這個刺頭!
宋黨更是難受,本來要討伐寧國公和護國公主的,怎麼兜兜轉轉,迴旋鏢打到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