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假設投資落實20億元(買地款不算),返回5%,就是返回1億元,分五年返回。
陳石不看重這一億元,根本不算什麼優惠政策。
他所看重的,就是投產後的稅收優惠政策,那才是大頭。
實際上,各省市或地區對招商引資都是有任務的,相互競爭。
為了搶到優秀的投資商,各城市都丟擲了一些獎勵措施。
就比如蘇城這邊,對引資大的,百億級專案採用“一事一議”方式給予相關機構或人員重獎,規模型專案最高按專案當年實際到賬金額的1%給予相關機構或人員獎勵,創新型專案最高按專案當年實際到賬金額的3%給予相關機構或人員獎勵。
也就是說,只要你有那個資源和能力,幫政府招商引資到位,政府給你獎勵。
神石集團投資,蓉城政府不知道,否則的話,肯定要攔截說服留下來投資,說不定神石剛到溫市,溫市投資引商部也會厚待陳石一行人。
說到底,主要還是神石集團崛起太迅速了,迅速到很多人沒有反應過來。
其實神石集團已經引起蓉城區政府的關注了,只是還沒來得急向市裡彙報。
一般來說,政府比較看重眼前利益,急功近利,要求投資商一次性投入資金迅速開發。
為什麼呢,其實是跟在任者有任期有關,如果開發慢了,成果就是下一任收穫了,那自己的政績跟自己沒什麼關係。
還有些政府,會以土地、政策為誘惑,要求與投資商分享利益。
當然,蘇城這邊政府也沒這麼腦殘,知道政府入股永遠是企業最痛恨的,最避諱談這個,說不定一提這個,適得其反,投資商就跑了。
政府擔憂的是,投資商以低價圈地,坐等土地升值,對當地經濟發展來說,根本沒毛用,因為沒有增加一點稅收,也沒有解決人口就業。
與政府投資談判,不必怕什麼,據理力爭,該出手時就應該出手。
方致遠來到蘇城之前,就研究過蘇城的投資優惠政策,而蘇城政府是不知道神石集團的真正意圖的,會不會在蘇城投資落地,是不會知道的。
政府想要的不過是政府利益和發展藍圖,接下來,方致遠根據播放的公司宣傳片,闡述公司的發展歷程和發展規劃,說明公司發展迅速,將是下一個世界五百強企業。
第一輪談判也沒談成什麼,雙方第一次接觸,方致遠說什麼,蘇城政府這邊也不可能都相信,打算先帶陳石等人到工業用地先逛一圈。
幾輛車駛出政府,向吳區南邊駛去。
神石公司的計劃一千一百畝地是說明的,吳區東臨申城,南面較多空地,但想找到一整塊一千多畝的工業用地,也沒幾塊合適的。
若是溫市,根本找不出一整塊上千畝的工業用地。溫市土地緊缺,溫市濱海新區都是填海填起來的。
在蘇城,空缺的土地倒是較多,一般小廠家想入駐是非常難的,政府根本不批土地。
蘇城十一月份天氣稍變冷了,每到一個考察地,政府專業人員都會給投資方介紹情況。
上午就看了一塊地,吃過午餐,下午又看了兩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