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什麼?
路就是道。
孔子想的道,是周公之道,禮之道。
他認為,當年周朝時期天下大治,世間一切美好,所以覺得春秋戰國之亂,就在於禮崩樂壞。
所以,他崇尚恢復周禮,周天子做周天子做的事,諸侯做諸侯做的事,士大夫做士大夫做的事……
這樣的話,天下就太平了。
孔子想的已經很不靠譜了,有人想的更不靠譜。
那就是老子。
老子覺得,伱周朝好,我覺得原始社會更好!
那個時候小國寡民,大家混混僵僵不知天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天底下也是一片美好的。
甚至他提議,七個國家還不夠,最好是像部落一樣,大家憑藉自己的能力,能管十個人就是十個人,管一百個就是一百個。
大家通通商、跳跳舞,有魚吃魚,有獸吃獸,一切遵循自然之道。
簡單來說,就是大道至簡,不要弄那麼多亂七八糟的部門、機構,大家想幹什麼幹什麼就行了。
而墨家、法家等,更是有其他的思想在傳播。
往後很多朝代,其實都有實驗過除了儒家之外的治世之道,不過老莊之理滋生了一堆誇誇其談的閒漢,墨家之道造就了排除異己和黨羽之亂。
總之就是,前世的一切思想,都是基於救世之道的尋找,基於亂世救贖之道的探尋。
但是,都很難突破時代侷限性。
而林柯他們那代人,雖有突破時代侷限性縱觀歷史,但是又缺乏了古人那等洞悉亂世的智慧。
至於後來,先賢們的學說上延伸出來的花朵,就屬於額外驚喜了。
比如孔子的救世之道爛透了,但是他的教育之道,那句有教無類著實是先進整個世界幾千年的教育理論。
而老子的那些理論,在救世上沒啥用,但是在哲學領域呢?
引領風騷!
當然了,那都是前世。
在大魏聖朝,突出的就是一個百家爭鳴。
你說我沒用?
我打爆你的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