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等於1方米=100000奈米=1000000微米。
這就是真正的奈米!
知道真正的奈米是多少尺寸,有多重要呢?
重要到不會被老外的神化了微觀世界忽悠,清楚在材料學上努力的方向,可以生產自己的晶片!
看到這個立方升後,張靜濤亦是恍然。
原來,阿咦之所以定出了很細緻精密的度法,以至於都能造出完全精確的一米整的長劍,是因為阿咦是以編織的蠶絲的直徑為最小的度法單位的,並擁有了能熔鍊鋼鐵的金屬鑄造技術,得到固定的度法參照物的結果。
也就是說,真正以蠶絲為尺寸基數的尺度,才叫:絲米。
而不是現代絲米。
這個立方升中,還被阿咦密封進去了一半的水,用來觀察氣溫變化。
是的,不是用水銀,而是用很簡單的標準載體:水。
很多人搞不清,古人會以什麼做為一些科學研究的載體,事實上很簡單,當然是最容易得到的水。
水是這個世界上最適合作用媒介的事物。
那麼,若水的膨脹率頗高,如何得到細膩的溫度差呢,更簡單了,當然就是擴大這個測天氣溫度的載體的截面積,而不是用細細的溫度計。
就如眼前的這個立方升,就是10公分*10公分*10公分的一個立方玻璃體,截面積足夠大。
並且,阿咦用彩色蠶絲的織品蒙在了玻璃一面上,並絲線延伸拉出在二測二塊木板上,以把這一萬分擴大化,讓人們能輕易跟著絲線,找到水面的精確刻度。
阿咦既然用了張姓,很自然的,就把這個方法叫作了誇張法。
也就是向‘大’裡延展絲線長度,但實則用於測量的絲線長度,卻只有10公分,要‘虧’欠很多,便是:誇。
也就是這種誇張分法,才會把方米也叫作了分米。
為此,虧字這麼深奧也解開了,無非是說,‘二’字含有的倒影,可以把倒影中的景物放大,但實際卻要回到原點去計算的含義。
也就是說,‘豎橫彎鉤’這一筆畫中,豎帶有深入的含義,橫帶有延伸擴充套件,彎勾帶有返回原點的。
咢龍的咢字,就是說,這種口和喉嚨一般大,能吞噬的動物,在遊動時,拖出的長長水線如水龍,實則身體卻要小得多的含義。
而阿咦會把咢龍如此定義,那是含有生物密碼的,這是告訴你,咢龍看似笨拙,冬天尤其如此,但是!它在夏天活動能力很強的時候,游泳的速度是極快的!快到能拉出長長的水線來!
跨度的跨字的含義,也是這麼來的,因那絲線是跨到了木板上的。
而絲線完成誇後,繼而就要完成張開這一動作。
這就是誇張。
誇張,這個詞兒,就記錄著這一真實的測量方法,這種方法顯然還能用於很多測量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