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見首領們都在議論,張靜濤乾脆主動替眾人問道:“正南法,是怎麼用的?”
阿咦讚許看了張靜濤一眼,終於完全說出了正南法的秘密,這一秘密,就在‘正’這個奇妙的文字中。
‘正’字,正是說,以上下二橫為界限,中間一豎為一年中冬至時最短,但對於一年的其它日子來說,卻是最長的日影,並且對照這條垂直的日影,來比較其它日子每天日影最短的位置。
日影的方向,取的則是豎方向。
並且由字的下方,照向字的上方。
如此一來,字的下方自然就算太陽光射來的南方,字的上方,則算北方。
而會如此來確定太陽光與‘正’字的關係,是因阿咦最早畫地圖時,用的正是背南面北的方向。
地圖畫出來就成了上北下南。
因阿咦最早繪製地圖時,從南方來的她,最需要的是觀測北方的地形。
為此,用她自然而然,用的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地圖方式。
更別說,朝著北方畫圖,也符合阿咦對地球的理解。
左西右東對於計時來說,雖是逆向,但對於地球來說,卻是順轉。
左西右東,亦是西島為起首的含義。
之後,當然變為了皇族西宮為首的含義。
西服的弓領,都是由此而來。
當然,對於有參照物的字,就不會以下方為北方了。
比如斜十字,就是一種參照物,它代表日影從南方照下,為此,上方有斜十字這一筆畫的字,上方代表的就是南方。
而冬至最長的日影,自然也是阿咦靠觀測得來的。
之後,有了一個‘工’字作參考後,阿咦就可以更清晰的,以此來找到每日的短影。
並且用短橫當刻度,記錄下豎著的日影的一天中最短的那一天,便形成了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