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濤和石頭則在這片山丘後的一個小山坡上站定,二人離開了一百米。
石頭的面容並不猙獰,只露出了不屑的冷笑,這樣的決鬥,他在部族集會上,殺死過三個人,還都是決鬥高手,否則之前的主母也不會委任他為大夫了。
石頭把綁了獸皮的左手收起,手肘護住了心臟,手掌張開,放在了臉前,右手了拿了石頭,做好了準備。
不得不說,沒有文明的部族,就只發展出瞭如印島部落的扔石頭的戰鬥方式,或者如澳洲的投矛。
總之,扔所有能扔的東西。
並且部族間決鬥和戰爭十分頻繁,為此,這種用手同時護住心臟和頭臉的動作都成了習慣。
而且,這個動作,只有用左手來做,再加一點側身,才更周全的,如此也可以儘量不影響跑動的速度,為此,導致了現代人類幾乎全都喜歡用右手發力。
而楚地的部族,受了絲族的文明的啟示,在都學會了一點編制後,還會在手上綁上獸皮之類,來保護整支手。
這就是現代投石節的由來,只說明瞭這個擅長投石的人類部族,是沒有文明的,到了近代,都只會投石,才會紀念投石。
有文明的華夏,紀念的則是則是端午、中秋,這樣的文明時節。
當然,端午和中秋的含義,在華夏被封建後,已經沒人懂。
於是有了可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
卻不知,這是文明!可不是什麼文化。
倒是簡寫的‘非遺’二字比較有趣。
也可以說成,這不是文明的遺存,才叫非遺。
石頭大概就很喜歡投石節,準備好後,大聲笑到:“伏夕,別怪我沒提醒你,你那根竹子是不可能擋住我的石頭的,呵呵。”
張靜濤撇了撇清淺的嘴角,他手裡的竹條當然不是打棒球用的,而是一把長弓!
長箭則放在了阿咦用粗竹筒作的箭筒裡,背在了腰背之間。
阿咦在早之前,就因用火燒斷竹子後,可以製作各種竹製品,就已然很擅長用小竹干將大竹幹捅穿,來製作各種東西了。
張靜濤不會輕敵,別看石頭是遠古人,可他們似乎是練武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