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驅馬而走間,被楊武媚帶動,都回頭看那夜幕中的巨龍。
這一看,不由心中都有了一絲震撼。
眾人不知這是為何,只知,這長城一定是有它的用處的,而華夏祖先,為了一個‘不知為何’的原因,竟然就建造瞭如此龐大的長城系統,令人無法不心生震撼!
夜色中,這威峨的長城變得更神秘了。
張靜濤想著踏上了這出使魏國的行程,還不知會碰到些什麼,更心知要說動魏王絕非易事,心有感觸中,也不由看了眼長城。
真是偉大呢。
張靜濤這麼想著,忽而心中一動。
偉的偉字,是說,緯度這樣的橫向的大,當然,長城並不只有緯向的,也有經向的,但‘大’這個字,大概也和緯一樣,含有著向橫向的二邊延伸的含義,那麼,豈非就是阿咦想出的斜十字後的另一個衍生字?
張靜濤連忙不去細想大的具體含義,以免那字的業力迴歸字型本身,把發散在空間中的業力也帶回到文字本身中去,若那樣,他或許因白玉觀音,能用到這個字的業力,但這個破開空間的能力就會大大變弱了。
而此刻,由著馬帶著自己走似乎就可以了,使團至少暫時安全了,應該是很好的去洪荒的機會。
如此想著,張靜濤心中大喜,這‘大’和‘七’,一定是同時期造出的字,自己極有可能,可以回到阿咦落水的那一刻了。
至於這張正的身體會如何,張靜濤並不擔心,他因伏兮離魂後的狀態,能吃能走,就明白了,離魂的人體能有基本的平衡能力等本能,張正這身體已然非常習慣騎馬,離魂後,控馬慢慢前行是沒問題的。
只是,若是再從洪荒回戰國時,那時候會不會有時差出現,張靜濤並不知道,但此刻他在戰國設下的一些計劃都已經鋪開,總能讓人心安一些。
沒再想太多,意識集中在寶瓶上,用意念寫字。
寶瓶上出現了一個‘大’字後,空間瞬間晃動了起來,張靜濤只覺自己又投向了觀音雙目注視中的手裡那隻水滴形的寶瓶中。
只是,張靜濤不知,對於正在控馬的渾渾咢咢的張正的身體來說,不但前有出使的兇險在等著他,而且後有嬴湯並不甘心,收羅了潰兵後,找到了李斯,來追趕使團。
因嬴湯派人通知了白剛,為此,嬴湯認為使團或許會在前路被白剛的一千騎兵攔住,如此一來,他只要從後面跟著,就能撿個現成,也好洗刷他不敵使團的屈辱。
嬴湯運氣更好的是,他沒因恨意,去追殺往寒丹撤退的青陽步兵,否則,就憑他這些敗兵,必然死在青陽步兵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