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反擊是不行的,不反擊,青陽兵當然會逼近城牆堆土袋,衝上城牆來。
為此,匪兵守軍大亂。
原來,這就叫區域性優勢嗎?匪兵們覺得給很好的上了一堂兵法課。
有膽怯的,已然從牆後跳下溜走。
也有遠處計程車兵賣力從牆前跳下,想從二邊包抄青陽兵,可這些人躍下後,毫無遮掩,更是遭到了弧形土牆後的青陽兵的致命射擊,十幾秒中就死了一大片人。
那全鋼的破甲箭,近距離足以射入普通盾牌半尺,可見其可怕程度,絕對是不亞於子彈的。
更別說,那樣跳下畢竟是很容易受傷的,因下面不是平地,二米五的城牆說高不高,說低也不算低了,加上城垛雖低矮,也有三米。
就算吊著城牆上下來,加上山石落差,也要穿著盔甲帶著負重跳一米五左右的高度,並且落腳別想站穩,在夜裡看,下面更是烏七抹黑的,可想而知,不是誰都敢那麼跳下來的。
遠處的哨樓中倒是或許有繩梯,可那哨樓一邊在一公里外多,另一邊也在二百米之外,要起作用可沒那麼快的,或就算能很快運兵到這裡,只有二三架繩梯的話,下人也是極慢的,因下來計程車兵可是全副武裝的,活動能力要弱很多。
可青陽兵的動作相對來說可是極快的。
在匪兵等於要二百人面對一千五百人的進攻之下,被徹底壓制後,青陽兵開始把土袋子堆到了城牆下。
這個位置,離開嬴湯他們呆的那個哨樓,相差只有三百米。
魚貫之下,六百隻土袋沒多久就堆到了城牆下。
3米高,需要10層左右的土袋才能到達城垛上。
堆出十米寬的話就要100只土袋,而後依次減少,90只、80只、直到10只。
如此就需要570只土袋。
為此,在重甲仍在射擊的情況之下,青陽兵只動用了600人去輪流堆土袋,就輕鬆堆其了一道十米寬的土坡。
這道土坡足夠任何人上城牆了。
並且,在一百名重甲武士射擊壓制城牆上還剩下的二十來名匪兵,匪兵艮本抬不起頭來的情況之下,堆土期間,仍是一人都未受傷。
繼而三塊大竹板被鋪到了土袋形成的土坡上。
那竹板,由竹子劈成二半後,青皮面互對綁制而成,也就是由二層竹片構成,並且二層的外側都是竹子內部和竹節,摩擦力極好。
一旦放在了土袋上,便如釘在了上面,艮本不會滑落。
而城牆二邊想來救援的守兵卻根本過不來,這一段城牆下的二頭,每頭各有三百名青陽輕武士配合一百名重甲武士在射擊,火力十分強大。
完全壓制住匪兵後,那些重甲兵甚至是爬在了土包上射擊,那高度加上距離,幾乎就在和對方平射了,又有城垛被拉散,依靠長城得到的一點優勢幾乎轉為了0。
並且青陽兵的弩箭多得令人髮指,這都是趙裡提供給剿黑廳的,可匪兵的弩箭反而並不算多。
為何?
因為任何要在長城上駐守幾天的軍隊,為了帶的給養能在這城牆上呆上幾天,晚上還能睡覺,都沒條件帶太多的弩箭的。
他們需要水,食物,睡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