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土豆旋轉的方向會是‘e’的逆時針方向,是阿咦在觀察了日影后,以土豆比作腳下的大地的結果。
並且因烤土豆時,只覺得肚子好餓,就給這個‘e’用了‘餓’音。
只是由於阿咦之前創出音語時,已然有了把四聲分開的想法,因而,她再創出的字母,用的都是平音。
而這
e加在一起,便被阿咦叫作了熱,並且因熱的含義是很確定的,就用了平音中的四聲,也就是重落音。
為此,之後的華文‘熱’字無疑就是這麼來的,這個熱字,由‘扌丸灬’大致就是說,提一個丸狀物在火上烤,那四點底,據《樞密》上說,大致就可以表示火光和火焰的,是火衍化出的筆畫,而非四點水。
然後,阿咦就坐在那裡,一動不動,看著遠處在發呆了。
張靜濤則在這七日裡,雖大致跟著看懂了那七個點的含義,卻不知道阿咦確切在想什麼。
他就和二哈們繼續勞作,除了採集食物外,還挖了很多黃泥碎石,堵掉山洞裡的縫隙,又留下能避雨的氣口,保證洞中的空氣新鮮,把這個小小的太湖石溶洞構建得更安全,更適合居住。
只是,抵禦蚊蟲,絲族人只能靠衣服和採集來的香料。
否則,在楚地的時候,阿咦曾把菊花混在艾草泥裡,做出了香料點燃了來驅蟲,可這裡,沒有火。
這第七日,中午去看阿咦時,見阿咦發現,她之前的竹籤雖插得位置不同,但實際上,是可以插成一排的,她記錄的點,只能代表太陽在天空的相對位移,便把土臺上七個點排列整齊了。
到了傍晚,張靜濤再去看她,正見阿咦用一畫,把這七個點連在了一起。
於是,土臺上出現了一個‘一’字。
張靜濤看到這裡,震撼莫名,竟然熱淚盈眶了。
什麼叫文明?
這才是真正的文明。
菩提下七日,七個點,為七音,但因為此刻還沒有這七個音的發音,是以,阿咦只以觀音的方式,造就了這個‘一’。原來,這就是觀音娘娘!
這個‘一’字,表示的就是太陽移動一天,也因太陽影子是透過水麵、檯面來觀察的,就也可以表示水面,湖面,任何平面。
張靜濤正激動得難以自己,然而,阿咦的思考還沒結束。
只見阿咦又在一的上面,寫下了聲母y和父音i,表示它們複合在一起發音讀yi。
還因為自創出音語以來,便有了四聲的分別,就因這‘一’字是平移形成的,也可代表土臺的平面,又把‘一’字用在了拼音的上面,在yi之上畫了一個小小的‘一’字,表示四聲中的平音。
張靜濤看到這裡,第一次完完全全肯定了,華文,是世上唯一的源文明文字。
也肯定了,拼音字母,便是華文的原配發音字母,完全是隨著華文無時差出現的,只是,因拼音的音語模式比華文文字更早出現在阿咦的腦海中,並且她先畫出的便是字母y,因而,才把拼音叫作了字母。
而非單純的字元。
正是為此,拼音才是和華文文字完全匹配的。
一個字母,或一個字母組合,便只需要發一個音。
而其餘語言,卻依然還都只是極其原始落後的鳥語,它們完全不能做到發音規則化,一個字母必須發很多種音,比如,一個a要發æ、ʌ、a:、e好幾個音,完全是不規律的,以至於只能把不規範的發音說成是固定用法。
可想而知,任何鳥語都是極為難學的,這等於是讓人去學猴子的語言。
只是,這隻猴子總算聰明瞭些,懂得了借用華人的拼音字母的符號模式,才使得這樣鳥語相對好學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