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濤淺笑:“暫時餓不死,卻很可能被敵人殺死,我們先上山去看看,好麼?”
馬芳兒無奈,說:“好吧。”
二人便上山遠眺了一番,大致看了一下附近的地形。
也看到了就如張靜濤所說,更遠處的小山上,有很明顯的崗哨。
“被你料中了呢,我們回山洞吧?”馬芳兒說。
“我還想去附近再看看,而後我們再回來?如何?”張靜濤想到小命要緊,連忙說。
這已不是想看地形了,而是想練習騎馬。
因出了城後,他才發現,戰場和他想象中是不同的,並不是在哪裡瞭望一下,就能看到戰場的多少佈局的。
這秦趙大戰的整個戰場範圍極大,跑二天的馬都看不過來,更別說危險的地方很多,有些地方更塵戰不斷,可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去的。
“也好。”馬芳兒似乎牙有點癢。
二人就又下山,牽了二匹馬,在原野間,緩馬奔跑了大半天,練習騎術。
如此就基本花掉了一天的時間。
好在魏輕雪給的一月的時限是很模糊的,手令上並無說明,因而雖說最好不要延期,但多幾天並不會有太大的關係。
等回小山時,張靜濤的騎術精進了不少,才問馬芳兒一些戰場的大致情況。
馬芳兒知道得的確不少,便是侃侃而談。
由於地圖都參北斗,便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張靜濤便知道了,在秦軍久攻寒丹未下,戰術後撤後,趙國軍隊就又駐紮進了寒丹城外的衛城。
如今,趙軍主力十萬,在寒丹西邊二十公里外的武安城地帶。
趙軍副部五萬,在武安城南邊七公里處的伯城。
寒丹城亦有五萬多趙軍,能對前線形成足夠的支撐。
而秦軍,則在西方,分為了三大片,如一把三叉槍,撲向了趙國。
這三個槍尖中,上槍尖大約十萬士卒,是秦王的精銳部隊,已攻下了寒丹北方二百多公里的太原,牽制住在趙國北方李牧的軍力;
下槍尖亦是大約十萬人,這是秦王的新徵部隊,但此舉只是為了陳兵於寒丹南方四百多公里的南陽,以威脅有可能到來的楚、魏聯軍,因而只要新軍便可。
當中的槍尖便是以太行山間的城池為支撐,直撲寒丹的王陵的主力,大約三十萬人,由各系勳貴以及私兵構成。
王芳兒認為,這是秦王讓其爭功,以壓制白起的勢力,特別是如今秦軍退守後,大將王陵被秦王換成了王合後。
至於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為此,在趙王看來,或許秦軍的上下二個槍尖給他的戰略壓力極大,但卻和張靜濤是無關的。
對於張靜濤來說,寒丹面對的三十萬秦軍才是他要面對的。
這三十萬秦軍,又分為了二部:
主力為王合部,二十萬,駐紮在趙軍前鋒武安城西南大約二十五公里外的龍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