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人在水滸,正在造反> 第四九七章 這是自掘墳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九七章 這是自掘墳墓 (1 / 2)

十一月中旬,烏雲滾滾,雷聲陣陣。

天空中飄起了小雪,也彷彿預示著宋朝如雪花飄零,沒得救啊!朝廷鼓舞動員過後,集結了數十萬青壯。而活躍在汴梁城的梁山細作,展開行動。

一夜之間,城內人多熱鬧的市曹等地方全新的告示覆蓋了朝廷動員令,一些大酒樓同樣張貼告示。

“告城內萬民百姓,腐朽的宋朝在與同胞內戰時。華夏王朝在東北王的帶領下。大軍先後在海外開疆拓土,攻佔倭國,高麗國,隨後又打下大理國。開春時節剿滅西夏十餘萬大軍,目前商討投降事宜。遼國耶律得重大王也願意歸還燕雲十六州。

我華夏王朝秉承天意而建立,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掃蕩周邊蠅營狗苟,開疆拓土,再現漢武之雄風,唐朝之盛世。要讓萬邦來朝,世界顫抖,華夏漢人永垂不朽。漢家兒郎鐵蹄所過,龍旗飄揚之處,皆為漢土,犯我華夏民族者,雖然必誅!”

告示並不長,簡單單的話卻令人熱血沸騰。不少讀書人熱淚盈眶,打了近百年的西夏要臣服了,遼國願意歸還燕雲十六州。華夏王朝滅掉了三個小國?一樁樁事情,讓人們心馳神往,為之震撼。

越來越多的百姓扎堆匯聚,聽著慷慨激昂的宣誓詞。人人倍感自豪,只因這是漢人是他們民族所為。

可這句還沒完,當民眾看到另外一則告示群情激憤。

“華夏王朝所過之處,從未傷害一個百姓,從不拿百姓一針一線。哪怕在海外異國,從來不曾為之。此次針對者只是負隅頑抗,貪官汙吏,與百姓無關。宋朝滅亡無可避免,百姓皆是我華夏子民。在此頒佈號令,各自歸家,不聽叛賊貪官蠱惑……”

儘管宋朝官吏察覺後立馬來撕扯,可是已經晚了。數量不僅多遍佈全城,不斷有人口口相傳議論。很快大量百姓自發組成隊伍前往城牆處,軍營處。呼朋喚友,覓子尋爺,試圖尋自己的親人歸家。

最初宋朝官兵只是驅趕勸說。

可是梁山細作滲透至各處,鼓動百姓組織人手對抗。宋國軍官見好說控制不了,還想武力脅迫!這頓時就像石子丟入水中激起千層浪,引爆了炸藥桶。

“兄弟們,砍死他,我記得他打過我爹。”也不知道是誰暴怒吼叫,掄動鋼刀撲殺向官兵,身後不少人跟隨。那些敢拔刀的官兵全部倒在了血泊裡。

死了人,滿地鮮血一刺激,人群暴動。

“兄弟們,宋朝無德,貪官汙吏橫行,反了他孃的。”有人振臂一呼,自有人跟隨,而且是越來越多。

首先是從幾個營地開始,數十萬手持利器的青壯年湧入街頭。在梁山特工引領之下,分別佔據糧倉,錢糧府庫等重要地方,同時向十多個城門殺去。

“殺,殺……,貪官不開城投降,殺一人,賞錢百貫。”石秀披掛全身,領著行動隊精銳,混入人群殺向北門。少說八九萬人,黑壓壓一片如潮水。

首先是甕城,由於二道防線防守力量少,禁軍見到這麼多人來誰敢抵抗?立刻丟掉武器投降還能保命,不然就只能被亂刀砍成肉泥,大軍勢如破竹。喊著起義之名,與第一道城牆上禁軍遙遙對峙。

兩道防線之間是有飛橋連線,兩邊可通。

外城城牆上的禁軍,護衛人心惶惶,青壯則是大受鼓舞。“起義”“起義”之類的呼聲不斷,響徹蒼穹。

四面城牆都是這樣,東京城已然不保。

城牆上守軍自亂陣腳,不少人打量殺了誰有獎勵?童貫和高俅之流做賊心虛,不敢坐鎮,在心腹保護下逃竄,城外,王進見了,令將士人聲呼喊。

“哈哈哈,童貫,高俅,你們滾回去告訴皇帝老兒。他要是投降,還有命在,要是不降,趕盡殺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