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十月歲首,各王侯、列侯……”
季布氣宇軒昂,聲音洪亮,字正腔圓,看著跪滿一地的吳國君臣,大聲宣讀聖旨。
“……欽此!”季布一合聖旨, 由侍衛捧過,交於吳王劉濞手上。
“謝聖恩!”吳王捧了聖旨起身,臉上掛著寒霜。
站在侍衛佇列裡的王娡,觀察著眾人的表情。
吳太子劉駒,臉色蒼白。當他看到季布是宣旨欽差的時候,就感覺自己被捉弄了。
吳國臣子們都沉默不語。
袁盎更是表情木然。
只有那中大夫應高面有憤憤之色。
將軍田祿伯卻是季布的粉絲,欲上前搭訕, 礙於吳王威嚴, 只好隱忍。
吳王將季布延請至宮殿, 端坐王位,右手為欽差季布坐席,左手為吳太子坐席。
吳王宮高大恢宏,雖不及未央宮氣派,裝潢卻更為華麗。
“欽差大人,人口統計,由國相袁相承辦,季大人督辦,意下如何?”
吳王知道袁盎與季布關係親密,直接把皮球踢給袁盎。
其實, 人口統計不是難題。“重農抑商”主政思想下, 各諸侯國對人口流動管理都比較嚴, 唯吳國除外。
吳國地廣人稀,別國逃來的犯人,一概留下, 要的就是人口。加之鑄幣煮鹽, 富商達貴比較多,河運發達, 人口流動性也大。
此次人口統計,要求各諸侯國王和有封邑的列侯,都要如實上報,主要針對的是吳地。
漢政權建立後,很多制度都是承襲秦制,其中的戶貲制度也不例外。
秦朝使使用者貲制度,有非常詳細的戶籍制度,五戶連坐保證人口不會隨意流動。
還有,秦朝屬於全員皆兵,而功勳制度會讓有功勳計程車卒被記錄,全員徭役,則是可以記錄無功勳的人群,對兵員數量和徭役的數量統計詳細,這也是一個利於官方普查人口的手段。
戶貲制度的產生,離不開完善的戶籍制度,相較於秦朝,西漢還採用了嚴謹的調查制度。
“八月初為算賦,故曰算人”, 每年的八月初定為核對戶口,算賦, 戶貲的時間。
“五家為比,故以比名”,在八月初戶口調查時,以五家為一個單位,進行戶貲比較,確定戶貲總額。
戶貲調查也以三方面為主:一是確定戶主的姓名,年齡,籍貫,職務,爵位;二是不動產和動產各有多少,其中不動產主要指田宅,動產是奴婢,牛馬車等;三是貲值總額。
編戶齊民,分上中下三等戶,縣級上報郡,郡(太守)上報中央。
此次將諸侯國納入人口統計,是變相掌控全國的賦稅,逐步將諸侯封國從實質變成形式,將諸侯分封轉為郡縣制。
袁盎哪會接這燙手山芋?搞不好,兩頭不是人,得罪皇帝,又得罪了吳王,還讓好友季將軍左右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