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周遊感覺到其中一條卷軸和一隻雕像隱藏有微弱的靈力。雖然靈力的藏量很微弱,但聊勝於無,周遊自然不會拒絕。
“果然看上了。”
明老看到周遊的神態,當即笑了起來。
黃老先生說道:“我之前聽說周先生喜歡神佛用品,所以就特地帶了幾件過來交流一下。”
“有心了!”
周遊連忙說道:“黃老先生,請別再那樣稱呼小子了,這會讓小子無地自容的。”
黃老先生點了點頭。
許老展開一幅卷軸,說道:“之前我們提及到你,就順勢對研究比較少的神佛用品做了研究,所以才有了眼前的局面。你跟前的這些東西都是大家收藏的,可作交流之用,你可要好好表現了。”
許老對周遊真的沒話說。他知道周遊喜歡神佛類的古董,所以特地弄了這個小型交流會來滿足周遊。
周遊將一切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不過周遊也沒分心,開始點評起第一件作品:“這是一張晚清的觀音圖!”
“何以見得?”
明老倒是好奇了。他之前研究了十數分鐘才有明確的判斷,可是周遊僅僅看了一眼就有結論,實在是神奇。
周遊沒有怯場,鎮定地分析道:“首先它儲存得很完好,只有幾個不起眼的地方有小磨損而已,相信儲存它的人是專業人士。不過再好的專業人士,在沒有經過修復、裝裱的前提下想要儲存兩、三百年而不缺損,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家都點了點頭。
絕大部分的古代書籍、畫卷儲存到現在,多少都有缺損,嚴重的都要經過專家的修復方才可以重見光明。而要在沒有修復和裝裱前提下要儲存得如此完好的,那就只有年代近一個解釋而已。
明老卻問道:“那我為什麼不是民國,甚至是最近幾年的呢?”
“這正是我要說的第二點。”
周遊指著觀音圖下邊的燻跡,說道:“很顯然,這幅觀音圖是用來供奉的。這些跡象不是刻意燻出來的,而且聞起來無味,那就要不是近代的防品;而且從其深刻程度也可以看出它接受供奉的歷史不短,若是民國時期的東西,恐怕會比這個淺上不少。”
頓了一下,周遊再提出有力的證據:“最後一點,這裡的落款字型是清朝官場流行的館閣體,而不是民國的字型。”
“不錯!”
大家認同了周遊的分析。
黃老先生則更直接,當眾誇獎道:“之前總是聽說小遊的慧眼,現在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啊!許老收了個好徒弟啊!”
連續兩個感慨,充分表達了黃老先生的震驚之情。
黃館長倒是慷慨,說道:“小遊,今天承了你的情,這幅話就送給你吧!”
“這怎麼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