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遊似乎有目標了。”
王浩倒也沒得意忘形,指著已經離隊的周遊說道。
許傑對於神秘的周圍很是好奇,馬上跟了過去,王浩和一臉雀躍的江軍也馬上來到周遊關注的那個大攤位。
這個攤位賣的東西很雜,有瓷器,有瓷器碎片,有古銅幣,有各種質地的雕像,甚至還有各式各樣的玉器,五花八門,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不過這些東西都有一種共同的點:
規格小。
即使最大件的瓷器,也要比周遊之前遇到的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小上兩號。但也正是這樣,才能為這個攤位所容納。
對於周遊的到來,那攤主並不是很熱鬧,任由周遊觀摩。
“我能看一下麼?”
周遊指著一隻顏色很鮮豔的碗詢問開來。
攤主眼神一動,點頭回道:“可以,不過你小心點,這碗很貴的。”
周遊笑了笑,拿起那隻精美到宛如現代工藝品的瓷碗,翻到後邊一看,赫然標註著“乾隆年制”的藍色底款,邊上還有一個小小的“錢”字印章。
這隻的精美程度讓周遊讚不絕口,簡直可以用絕倫來形容;而且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的調和和尺度搭配得完美無懈,讓周遊挑剔不出絲毫的毛病;而且胎壁極薄,均勻規整,結合緊密,在如此的胎質上又施釉極細,釉色極白,釉表光澤沒有桔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象,確可用“白璧無瑕”來讚譽。
王浩看到周遊手裡的瓷碗,忍禁不住讚歎起來:“很精美的琺琅彩瓷,這隻琺琅彩瓷碗是我見過最精美的碗了,可是這隻碗未免太新了吧,不僅釉口和胎壁這些容易遭受磨損的地方都沒絲毫的殘缺,甚至連色彩都沒絲毫的損耗。若是這隻碗是老貨的話,那未免太不可思議了點。”
王浩口裡的意思就是這隻碗是新的,不是老物件。
江軍也發表意見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早前我們公司拍賣過一件民國出的琺琅彩瓷器,一樣是精美絕倫,讓人嘆息不已,但最終也就是賣到十八萬八的價格而已。”
許傑也笑話道:“如果這是真的,他就不用在這裡拍攤子了。”
瓷胎畫琺琅是琺琅彩瓷的正式名稱,是將畫琺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瓷,也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據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琅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制的新瓷器品種。
琺琅彩盛於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特製,解運至京後,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琺琅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清代後期仍有少量燒製,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最終如此精妙的燒製方法才得以儲存下來。
不過清宮琺琅彩存世稀少,價格於這些年間不斷飆升。2006年11月28日,在佳士得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秋季拍賣會上,清乾隆御製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更以1.5123億港元拍出,創造了中國琺琅彩瓷器拍賣世界紀錄。
攤主終於有了表情,說:“這東西是一個山民從山墳裡挖出來的,具體的情況也不知道。幾位雖然年輕,但看起來也是懂行情的,我也不糊弄幾位,十五萬,要的就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