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咱們聊過了啊,”小周苦著臉:“這次的內容,立美那邊相當重視,不能隨便亂搞。”
“亂搞個毛球……”沈霖不高興了,“老子認認真真給你寫的。”
“哥,別玩我了,”小周作揖:“搞定這件事,二十盤忠心耿耿的貼身輔助好吧?”
“那當然好!”沈霖立刻點頭,又微微皺眉:“不過你到底什麼意思嘛?”
“還能有什麼意思,”小周苦笑一下,從褲兜裡掏出手機:“看看,10點35分,您老人家兩個小時寫了4篇軟文!”
現在才10點35?
沈霖怔了怔。
哥真的兩小時寫了4篇軟文?
沈霖也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機看了看時間。
兩小時寫出4篇軟文,這倒不是什麼驚世駭俗的成績,就算和沈霖平時的記錄也相差甚遠,不過那一般都是有模版,或者是早已深思熟慮,醞釀了好幾天的結果。
和現在這樣突然接手,又幾乎是純原創的情況截然不同。
不過,沈霖今天工作的狀態,也一樣截然不同。
之前工作的時候,不管醞釀了多長時間,準備得有多充分,真正開始撰寫的時候,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晦澀位置,感覺怎麼搞都不到位;又或者是,好不容易靜下心來撰寫十幾分鍾,寫到一半或者是三分之一,就感覺用盡了全部都精氣神,再也無法集中精神,屁股下的座位也彷彿突然長出了刺,必須這裡走走,那裡摸摸,沒有任何目的地遊蕩一會,才能重新坐下來繼續工作。
其實這樣的現象相當正常,也極其普遍。
人類的大腦構造,本來就無法支援太長時間的全力工作狀態。
疲憊,走神,坐不住……等等這些經常被旁人認為是“懶散”,“沒耐性”的表現,其實是人類大腦自我保護的外在體現。
一個人能夠將全副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多長的時間,一方面取決於工作的難度,對大腦的思考壓力;另一方面,就取決於身體、精力、以及大腦本身的狀態了。
很顯然,沈霖今天的狀態特別好,從開啟wo
d到敲出最後一個句號,沈霖都感覺特別順暢。——始終精神集中,思路順暢,靈感豐富,精神上一點都不疲憊,也沒有什麼坐不住的感覺,除了偶爾切換出去查詢一下資料,再沒打什麼磕絆,四篇偏原創性的軟文,就這麼一口氣寫了下來。
再次看看時間,沈霖隱隱感覺到,這麼高效率的工作成果,應該也是昨晚超高睡眠質量的效果。
不過,這方面的內容,就沒法和小周詳談了。
“你管他現在幾點,到底是不是認認真真寫出來的稿子,到底能不能用,你自己看看不就知道了?”一邊說,沈霖一邊站了起來,活動一下身體。
這只是習慣性的動作。
實際上,坐了兩個小時,沈霖完全沒有平時腰背痠痛的感覺。
——又一個實際證明:昨晚超高質量的睡眠,帶來的效果,不僅僅是公司好幾位同事們感覺到的“好氣色”,也不僅僅是兩小時寫出四篇偏原創性軟文的精氣神,就連最直觀的身體健康狀態,也有了實實在在的改善。